把他們關到白海?林俊沒這麼蠢,那是‘逼’著自己給他們每人一槍。甄別過後給放了,按照原來的計劃安排,放些軍官回德佔區,對蘇維埃一點壞處也沒。
那些家在德佔區的軍官大部分會回去,林俊不擔心他們會成為敵視蘇維埃的主力骨幹:德國人是剝削‘波’蘭,而蘇維埃是收復自己的領土,將來是建設自己的國家而不是壓榨剝削。回德佔區的‘波’蘭軍官將會更加敵視德國法西斯,回去了能活幾個還不一定,有些可能還會成為反德國統治武裝的骨幹。更加遠的將來,等‘波’蘭也變成紅‘色’時如果這些知識份子還敵視***主義,那根本就不需要林俊來解決他們。
斯大林擔心這些‘波’蘭軍官會成為‘波’蘭資產階級統治復辟的基石,林俊不擔心,也已經讓斯大林不擔心:德國人會在‘波’蘭幹什麼呢?釋放的‘波’蘭軍官絕大部分將是法西斯屠刀下的冤魂,留下的不可能成什麼氣候。
林俊都不得不承認自己已經變得越來越攻於心計,少了以前的開朗,甚至變得‘陰’險,這隻能說自己在政治這條路上變得越來越成熟。
在邊境關口林俊接到了傳令兵送來的電報,斯大林招他回莫斯科,電報裡的暗號讓林俊知道自己新的戰場將是北方。
。。。
第二百二十三章 頂點
天生勞碌命的人總是沒得閒,趕往克里姆林宮地第一件事就是向中央政治局和國防委員會地委員們彙報此次進軍的總結和“德‘波’戰爭”裡體現出來的世界新軍事動向。
“同志們。我認為可以從六個方面來總結在不到一個月內德國速勝、‘波’蘭潰敗地原因:
第一。德國在總體戰準備、綜合國力、軍事力量上遠遠超過‘波’蘭。
第二,德國整體作戰能力、戰略指導思想先進,空地配合。穿‘插’、包圍、迂迴地運動,以攻為守戰術運用的恰到好處,軍隊建制、單兵素質明顯優於‘波’軍。德***人能吃苦、守紀、訓練到位,這同德國在近六年來集中發展軍事有很大關係。可以說閃擊戰首開世界戰爭歷的先河,以進攻代替防禦,立體作戰的方式都是全新的。戰爭中的德軍顯示了坦克兵團在航空兵協同下實施大縱深快速突擊地威力。這將是世界戰爭新的發展方向。
第三,‘波’蘭不重視國防建設,缺乏有效的防禦力量和新式武器;長久推行綏靖政策,政fu長期堅持反蘇親德的外‘交’政策,政治上軟弱無能,對社會缺乏強有力的控制力,沒有強有力的政治領導人,力量渙散。沒有領導核心。
第四,防禦策略上的失誤導致了‘波’蘭的迅速滅亡。置上是明顯失誤的,而且兵力以步兵為主攻。‘波’蘭戰略思想也已經落伍。在現代機械化部隊作戰的情況下,輕視飛機和坦克聯合作戰地作用。在戰術上。絕大部分兵力採用環形一線平均配置的方式,不放棄一城一池,使遼闊地‘波’蘭平原成為德軍機械化部隊暢通無阻的進攻通道,成為德軍機械化快速突擊機群進行分割包圍作戰的最佳試驗田。攻方向上的進攻,沒有構築堅固的防禦工事,無法起到重點地區築壘地域遲滯敵軍、拖延時間的作用。
第五,‘波’蘭的政策失誤。在進行防禦時沒有發動群眾,只是單純依靠軍事力量,沒有形成全民作戰的態勢。過分相信英法的諾言,缺乏對德國的戰爭意圖、進攻方向,戰爭程序的瞭解,指揮部戰略部署不當,指揮部遠離一線,無法進行有效的總體指揮。
第六點,英法背信棄義沒有能夠在西線配合‘波’蘭作戰,從而使德國法西斯能夠專心進攻‘波’蘭。”
會議室裡所有人都在認真的聽取林俊一氣呵成的六大原因,但林俊還沒說完。
“‘波’蘭正確的防禦方式應該是重點地域的重點機動防禦,梯次延緩德軍的推進速度,使每一個防禦戰役爭取時間,堅持到西線英法聯軍進攻的那一刻,而不是平均式的兵力部署,這樣至少能讓德軍損失更大些,還能贏得時間。只不過這些都是空話,因為英法靠不住、‘波’蘭政fu的腦子都長在***上了,換成同志們去指揮‘波’蘭軍隊‘波’蘭也得完蛋。”
林俊的話引
的一陣鬨笑,選錯了盟友只能是這個結果。
“德軍的閃擊戰在‘波’蘭平原得到了很好的演示,在平原有效的新戰術我們也能看出它的缺點,比如在山地地形的情況下此種戰術將受到很大制約。我要引起重視的是,從莫斯科到西部邊界基本是平原地形,少數的起伏地區也不過是緩丘陵,如果德國將來也對我們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