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過西線“靜坐戰爭”的德軍老兵最是堅信這種傳言——會西線可比這會要輕鬆得多。
德軍的下級軍官們也鬧不明白現在到底屬於何種狀態——他們只接到了堅守陣地、防止俄國人突襲的命令,但從未接到出擊的命令,這可同德意志第三帝國的一貫作風大大的不同。那些炮兵們接到的命令更有意思:只准使用中口徑火炮試探俄國人,還不得全部使用,不能完全***己方的炮兵實力。
德軍的高階軍官倒是清楚上面的意思:全面進攻即將開始,後續部隊正陸續展開,現在這邊界上的小打小鬧不過是小小的前奏而已——既然誰都不“明說”,那乾脆這樣你炮擊一陣、我還擊幾發繼續下去。只不過這情況實在有違戰爭的本質。
德國人這邊搞不明白,對面的紅軍倒是人人清楚——最高統帥部要各級指揮員明確的讓所有士兵明白:德軍的全面進攻估計在今年夏天就會開始,現在的邊境小衝突不過是德國人想搞清楚己方的部隊配置而已。
德軍炮兵隱藏了實力,蘇聯這邊也一樣,那些大傢伙和大量的重炮團還一發未放,都隱蔽在掩體和樹林裡。
在佈列斯特要塞,炮兵同志們在上個月已經同德軍進行了7輪零星炮戰,參加炮戰的不過是一個762米加農炮團,每次炮擊也從沒集中使用過24‘門’以上的大炮——炮兵團的小夥子戲稱這是“星期‘交’響就是一個星期上演一次。那些‘射’程超遠的f34型762米加農炮也沒有一次把炮彈打到超過10公里,每次炮擊也就是按照要塞制高點著大致方向打上三五輪齊‘射’就算完事,然後就是緊急轉移陣地。
莫斯科最高統帥部清楚邊境附近的情況,按照林俊的說法,這叫“你來我往過家家,好戲還在後頭”。
話說回來,今年的天氣也真是奇了怪了:都進入六月,西部邊境上還是泥濘一片,兩邊的部隊都得老老實實的窩著——機場的草坪上都能踩出一腳泥,那些土路上一般部隊上去基本會寸步難行。
。。。
第三百一十四章 撼動心靈之人
如果你注意觀察,可能會發現遠遠有一兩個身穿西裝或列寧裝的同志也在幫忙,其實他們並不是徵兵站的工作人員——他們是內務部的人,雖然不是很重要的人物。
這些天各國駐莫斯科的使館似乎特別忙碌,那些使館車輛常常出現在徵兵站附近。亞歷山大早就料到這些情況,就讓下面派些人到徵兵站看著,要是有使館車輛抵達就想辦法“轟走“。從莫斯科一地就能大體計算出整個蘇聯這次徵兵的規模,從頭到尾有人看著的感覺可不好。
在莫斯科國立羅‘蒙’諾索夫大學附近的201中學徵兵站,一群年輕人正在和工作人員理論,幾位上了年紀、一看就是知識分子的同志正不顧形象的同小夥子們大聲辯論著。
這時一隊轎車駛進校園,停在臨時當作徵兵站地禮堂前。工作人員在看清這些車輛的標示後連忙起立——是最高統帥部的高階幹部到了,看車上的軍銜識別旗,應該是普倫雅科夫空軍元帥。
林俊這是一早要去裝備部,在車上向參謀們詢問最近的一些“下面的情況”時,聽說很多大學生也想參軍,搞得徵兵站有些不安寧,就順路到最近的“重災區”看看。
“把徵兵站放在大學邊上,自找麻煩。”林俊說話一點也不客氣,倒是古謝夫說了句公道話:“負責徵兵的同志也是為工作方便著想。中學有足夠的場地,連體檢需要地裝置和人員都不用從醫療機構呼叫,學校裡都有,還能預防那些使館的***。”
林俊在車上就看到徵兵站的熱鬧場景。'la'一下車奔登記處。兩邊的學生們自動地為他讓開道,所有人都在向元帥同志問好。
走到一隊小夥子面前,看著都像是大學生。“小夥子們,你們是哪個學校的?”
“您好。普倫雅科夫元帥。我們都是莫斯科大學的學生,我們都來報名參軍,可這的人不讓我們報名,說有規定。”領頭地學生文質彬彬。很有禮貌的回答著林俊的提問。
“同學們的想法我們都知道,但這是中央做出地決定,現在還不需要所有好小夥子都到軍隊。你們的任務是繼續學習文化。”林俊的話有不容違抗地韻味。“去告訴你們地同淹朋友。當祖國需要地時候會召喚你們。”
林俊苦口婆心的說了一大堆,效果還是有地。徵兵站的次序恢復了正常。在大學生們離開後,林俊找來了那幾個剛才在勸說學生離開的大學教師。
“要讓大學生們明白,現在他們的任務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