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部分(3 / 4)

小說:蘇聯英雄 作者:蝴蝶的出走

出很大的興趣,戰爭前他就計劃吸收一批芬蘭志願兵來擴充他的ss(ss就是黨衛軍的意思。)大軍。蘇芬戰爭後。在德國極力拉攏下,芬蘭政fu進一步倒向了納粹德國,使得希姆萊又得到了一個兵力來源。

1941年2月,希姆萊地徵兵處長官戈特洛勃…伯格爾透過駐赫爾辛基大使館招募了首批100餘名芬蘭志願兵。為掩人耳目,這些芬蘭人被冠以“外國勞工”地身份。在向第三帝國元首宣誓效忠後。這些芬蘭人加入了武裝黨衛軍。包括有125名軍官,109名士官和850名士兵。從1941年5月至6月間。芬蘭志願兵分三批抵達德國。前兩批芬蘭人都受過良好的軍事訓練,並經歷過冬季戰爭地考驗,立即被補充進準備參加侵蘇戰爭的第5黨衛軍維京師(單單這點就會讓斯大林和任何一個蘇聯領導人在戰爭爆發後下狠手!)。

另一批芬蘭人未受過軍事訓練,他們被送到維也納組建為一個新的芬蘭營,並在當地按照黨衛軍的標準進行訓練。這個營最初被稱為“諾德斯特”志願營,在1941年9月改稱為黨衛軍芬蘭志願營。

芬蘭政fu也有自己的附加條件,芬蘭志願兵只在東線與蘇聯軍隊作戰,服役期為兩年。

兩年時間芬蘭人組成的各支黨衛軍部隊在蘇聯土地上惡戰連連,大小仗無數,戰鬥力強勁,最遠的都打到了格羅茲尼油田接近地,可謂黨衛軍中的‘精’銳!1943年5月28日,芬蘭人返回芬蘭,7月11日黨衛軍芬蘭營正式撤編,人員被分散併入芬蘭陸

黨衛軍芬蘭志願營雖然從第三帝國黨衛軍的戰鬥序列中劃除,但仍然有部分芬蘭志願兵在黨衛軍第11“諾德蘭”師繼續服役,他們一直戰鬥到毀滅於柏林的廢墟中,可謂非“德意志民族”中的黨衛軍鐵桿!

這麼一分析,顯然芬蘭和德國是在一個鼻孔出氣,不過它的領導層看的遠,本身的民族意識也不想真的附屬於第三帝國,加上明白的知道蘇聯這個龐然大物不是自己能夠過多招惹的,這才出現了兩年多的“北線膠著”如果芬蘭人像納粹德國的其它幾個僕從國一樣,那結局絕逃不過被紅軍裝甲叢集徹徹底底碾壓一次的命運:它可沒有像匈牙利、羅馬尼亞那樣有處於地下狀態的紅‘色’政黨體系,結局不會比一片廢墟的德國好到哪去。

那現在如何呢?斯大林為林俊所採取的瘋狂報復讓芬蘭人腦子發熱,戰爭爆發的當天下午就向蘇聯宣戰(還講點道理,至少宣戰了。),但戰鬥力強於芬蘭陸軍的紅軍部隊將芬蘭人擋在了邊界線上,這大概是芬蘭領導層沒有想到的。

曼娜海姆元帥大概不會同意立刻向蘇聯宣戰,但冬季戰爭的慘敗後,頭腦發熱的芬蘭領導層已經不是曼娜海姆能夠徹底掌控的,他不是***者,還得聽上頭的。對於目前的情況,林俊還真有點“做亦錯,不做亦錯”的感受:自己的影響下漂漂亮亮的打贏了冬季戰爭,但現在給紅軍多找來了差不多50萬想著復仇的芬蘭軍隊。

“我看不是曼娜海姆腦子發熱,是整個芬蘭在發瘋。”腦子這麼想,嘴裡還不能這麼說,看了一眼亞歷山大:來之前同他已經透過氣,情報部‘門’得到過來自德國的德軍可能派兵前往芬蘭的情報。

亞歷山大發言了:“昨天我們接到過來自德國的電報,如果我們的猜測不錯,德軍的這次行動代號是“青狐”,有可能參與對列寧格勒方向的進攻,不會投入到更北的作戰區域。”

亞歷山大說得有理:希特勒不會把自己的部隊放到次要區域,一定是列寧格勒方向!

“我倒並不認為芬蘭人會和我們死戰到底,這不太符合他們的利益(芬蘭也親英美。)。我有個建議,可以對芬蘭人做一個戰略‘性’試探:在拉託加湖以北地區,我們選擇‘性’主動後退到3年以前的邊界線附近,看看芬蘭人的下一步行動。”

林俊的話很大膽:這是將領土拱手送給敵人佔領,雖然那些地區對戰爭程序來說並不非常重要。當然像北冰洋出海口一線是絕對不能撤退(要撤退也得看看芬蘭人的下一步到底反映如何。)。

這話在政治上有犯大錯誤的極大可能,也只有斯大林、林俊和加里寧幾個敢說:以一定利益作為代價試探一下也未嘗不可,不過這主動後退也有它的藝術。

當然斯大林和林俊的‘性’格大家都清楚:秋後算賬那是板上的釘釘,而且一定會殘酷無比!

伏羅希諾夫看了一眼斯大林的神情,似乎有點感覺:“我看可以深入研究一下安德烈同志的提議,如果可行,能讓我們暫時騰出更多的力量對付西線。”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