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人,已經比118人多了。沙霍恩斯特”號在重敵圍攻之下,艦長貝爾也向希特勒發出了和“俾斯麥”號沉沒前一樣的電報:我們將戰至最後一彈!艦員們也是在電力、液壓系統全毀的情況下冒著彈片在甲板上人力搬運炮彈。“提爾皮茨”號徹底被炸燬在挪威特林根峽灣時,1000多名德軍官兵因為戰艦傾覆而被悶死在艙內,很久很久之後外面還能聽到他們沙啞地唱者德國國歌……”
林俊對於德國陸軍和空軍似乎有著咬牙切齒的仇恨,但對德國海軍就是無法形成對黨衛軍那樣的極端仇視,當然這樣的危險想法絕對不能表‘露’出來。
“大概是上輩子看的西方式的史料解說太多了。”這一切只能自己想想,也許當自己哪天看到德國海軍的戰爭暴行後,才會不用曾經被灌輸了太多的西方式思維影響到自己的判斷。
海戰結束了,天颳大風空軍也沒辦法去追擊還沒跑出多遠的德國艦隊,***行賞的程式倒是要提到議程上。
斯大林高興,一口氣先定下6名“蘇聯英雄”:4名參加縱列炮戰的軍艦艦長和艦隊司令、參謀長。其它有功人員讓北方艦隊自己統計調查後上報,只要是在作戰中指揮、戰鬥勇敢的有功人員都會受到各種嘉獎只要他的功績卓越、夠格,就是再報上一打“蘇聯英雄”稱號的提名最高蘇維埃也會批准!
明天全世界各大報紙的頭版大概都會有“紅海軍艦隊擊沉德國最強戰列艦”一類的新聞,不知道英國的那個***胖子看到後會有什麼感受,也可能這會丘吉爾已經大跌眼鏡在指天罵地………皇家海軍被輕鬆擊敗,而擊敗他們的對手又在巴倫鄭折戟沉沙,做出這一壯舉的是皇家海軍一直瞧不起的紅海軍!這大概是對日漸沒落的大英帝國又一個絕妙的對比和諷刺!
紅海軍的事暫且結束,林俊乘著這會大家都在,通報了在北線的一項新情況:德國陸軍正式成建制的出現在芬蘭。
“是德國國防軍步兵第26軍,從上個月底開始坐船抵達芬蘭,就在兩天前我們在芬蘭縱深進行偵查的偵查員遭遇德軍小分隊。”
“怎麼確定是步兵第二十六軍?還有沒有其它德軍部隊?”問話的是伏羅西諾夫元帥。
“偵查員是個狙擊手小組,你見過那個‘射’手,叫希多連科,原來是我衛隊的成員。兩個人幹掉了半個排的巡邏隊,抓了個德國團部的參謀。”
這下伏羅西諾夫信了:那幫子內務部的特工手下獲得的“舌頭情報”(蘇聯軍隊中一般也這麼說。)應該沒問題。
“芬蘭人是鐵了心了。”
。。。
第三百六十一章 戰略博弈
。而芬蘭政fu是在城市遭到轟炸後才向蘇聯宣戰:在8月的下半月,芬蘭軍隊在德軍的協助下展開了全面攻勢,在不到三週的時間內收復了芬蘭在1939年丟掉的全部領土。
下面是“愛好和平”的芬蘭人似乎對別人的土地並不感興趣,立即由進攻轉為防禦,任憑德國百般威‘逼’、勸說,就是不肯前進一步。於是1942年至1944年間五十萬芬蘭和德國‘精’銳部隊無仗可打,只與不及他們半數的、戰鬥力不是最強強地紅軍部隊對峙。
最後隨著德國的接連失利,芬蘭越來越希望擺脫德國、結束戰爭。斯大林於1943年12月在德黑蘭由於受到羅斯福和丘吉爾的壓力。已經同意芬蘭應該保持民族**。
44年9月,芬蘭宣佈退出戰爭。
上述記憶中的大部分不過是西方式加上特殊時期原因形成地書面論述,仔細研究一下就會發現:芬蘭不僅僅想拿回失地,進行戰爭動員是事實。在坦克大炮才說話算數地世界。任誰也不會相信、也不敢相信一個動員了全國人口的百分之十六人口地“敵意國家”的“中立宣言”………誰信誰就是十足的蠢貨!
再說芬蘭人真的是想中立嗎?在林俊分析看來那簡直就是笑話。到不如說是看看戰爭到底會打成什麼樣再決定自己的態度(德軍從6月22日到被趕出莫斯科近郊可沒多少天,加上太平洋戰爭的爆發。芬蘭領導人們不是笨蛋。)。
再說芬蘭在6月22日前就接納了德國步兵第26軍進入本土(這裡有點要注意,網路上能夠找到的資料是步兵36軍,以訛傳訛,那是錯誤的,作者資料來自絕對權威地早期內部材料。),用意不言而喻。而且不止這些:在蘇芬戰爭中,芬蘭士兵面對佔壓倒‘性’優勢的蘇軍毫不畏懼,利用森林滑雪戰與之周旋。芬蘭人表現出地優良戰鬥素質讓德國人印象深刻。希姆萊對這些善戰計程車兵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