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部分(2 / 4)

力、鹽業、蠶業、工藝等,以補充李約瑟《中國科學技術史》一書之不足。

(三)闡揚儒學。

陳立夫認為,儒學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主流文化,“用之於身則身修,用之於家則家齊,用之於國則國治,用之於天下則天下平,像這樣精緻推展的系統理論乃我國獨有之寶貝”。

他說:“我們中華民族之所以集合12億人民為一家,持續五千年光榮歷史而不墜,並具有大剛中正之民族特性者,是因為我們祖先發明人類共生、共存、共進化之原理。

此一原理自堯、舜、禹、湯、文、武、周公相繼不絕,及孔子集大成以公、誠、仁、中、行立教形成道統。

”這就是儒學。

陳立夫提出,要“重建儒學,再造國魂,發皇內聖之學,新開外王事功”,因為儒學能“為天地立心,為生民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儒學應該流芳千古。

為了更好地闡揚儒學、陳立夫擔任了臺灣孔孟學會理事長的職務(蔣介石為榮譽理事長),他到任後,為孔孟學會制定了兩條工作方針:一是向下紮根;二是向外發展。

為了向下紮根,學會辦了兩個刊物,一是每月發行的《孔孟月刊》,二是每年出版兩次的《孔孟學報》。

除此外,每月舉辦一次講演會;在大中學中舉行有關儒學的論文競賽;在小學舉行書寫四書文句的比賽;暑假中舉辦國學研究會,分教師班和學生班,每班各100多人,進行學習研究;在臺灣各地促成建立孔廟並建立地方分會。

為了向外發展,召開了孔孟國際學術討論會;在美國加州聖荷西市,協助當地建立文化公園,公園中建有孔子銅像、中山紀念堂、中國式牌樓、梅花亭等,在德國、日本,協助當地建立孔廟;凡與臺北市建立姊妹市的外國城市,由臺北市政府贈送孔子像;促成美國,加拿大一些城市舉辦祭孔大典等。

除進行以上工作外,陳立夫本人還親自到臺灣師範大學為博士生講《人理學》課程,宣傳儒家經典。

他本人撰寫了大量文章和專著,研究、闡釋儒學的大義,如《人理學》、《孟子之政治思想》、《孟子之道德倫理思想》、《從根救起》、《中國文化概論》、《四書中的常理及故事》、《陳立夫儒家研究言論集》、《孔子何以被尊稱為萬世師表》、《孔子思想對世界之影響》,《易學應用之研究》等。

由於陳立夫在闡揚中國文化方面的努力和成績,在他80歲生辰時,蔣經國親自為他頒發了中山文化獎,以表彰他弘揚文化之功。

1982年,臺灣當局又為他頒發了“國家文化獎”。

1999年4月,《財訊》雜誌採訪陳立夫,談到他對文化的貢獻時,陳立夫說,他已經寫了30本書,編了70本書,翻譯了15本書,並自豪地說:“這是很少有人做到的”,他還表示:“以後看我活多久,也許還要寫。”

。 最好的txt下載網

壯心不已(1)

陳立夫在潛心研究學問的時候,並非完全鑽進故紙堆,忘記了政治、忘記了自己的國家。

幾十年的風風雨雨,陳立夫的思想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他反省自己的過去,更著眼於未來。

晚年的陳立夫十分關心中華民族的發展,他對海峽兩岸的統一大業表現出極大的關心與興趣,隨著歷史的發展和時代的前進,他希望祖國統一的心情更加迫切。

他對實現統一的思想基礎、形式、程序、前景等方面都作了很深的思考,並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議和主張,為此而大力呼籲、多方聯絡、積極行動,為促進臺灣當局改善與大陸的關係,做了很多工作。

1973年,陳立夫滿懷熱情,寫了一篇呼籲祖國統一的文章,限於當時海峽兩岸的客觀形勢,在香港《中華月刊》發表時,用了辜君明(意即姑隱其名)的化名。

在文中,陳立夫指出:“中國統一的真正實現,使世界知道中國人是不可欺的”,“要使中國成為文化大國,為全人類所崇仰,帝國主義者無從破壞”。

陳立夫已經認識到,要使中國強大起來,經濟發展,文化發達,兩岸必須統一。

同時,陳立夫還認為,中國的統一必須靠中國人自己的努力。

他說:“沒有一個帝國主義者願中國統一,要統一隻能靠中國人自己的覺悟。

在雙方分裂對峙中,靠帝國主義在後撐腰,這些撐腰是為中國嗎?不,是為他們自己,這是很清楚的。

”文章的結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