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接電後,認為也有道理,便放棄此議,但將陳果夫擠出中央的念頭一直沒斷,此後,蔣介石又有幾次想讓陳果夫去當省主席,陳均以身體不好為由加以拒絕。
直到抗戰勝利後,蔣介石仍想讓陳果夫到省裡任職。
1946年,蔣介石召見陳果夫,告訴他,浙江省主席黃季寬要辭職,想讓他去接替黃,到家鄉去當省主席,為家鄉人謀些利益。
陳果夫當面不好峻拒,只好再次以身體不好為由推辭,他說:“現在可當省主席之人不算少,餘身體尚未痊癒,此時去任此職,一若前年之任組織部長,身體即無好的希望。
”蔣介石見陳果夫受命中央職務時,總是欣然接受,而只要一提當省主席,則總是以身體有病為由而加以拒絕,不由一時火起,衝著陳果夫直截了當地說:“你做一部分事情做得好,在中央做不好。
”陳果夫見蔣翻了臉,他也忍不住了,多年的怨氣一併發出,板著臉,反問蔣介石:“現在中央誰做得好?”蔣介石被問的無話可答,雙方不歡而散。
這是幾十年來,陳果夫第一次頂撞蔣介石。
陳果夫不是不願做省主席,而是不願被蔣介石擠出中央,使CC派失去首領而陷於衰落,雖然有陳立夫,但畢竟孤掌難鳴。
他知道蔣介石為了扶植太子蔣經國,時刻在防範他,在限制他的勢力,他不願就此干休,他要賴在中央,決不到省裡去。
另外,他從在江蘇省四年地方官經歷中,深深體會到省主席不好當,蔣介石大搞獨裁專制,一切權力集中在中央,集中在蔣介石手中,什麼事都得請示蔣介石,省主席只不過是代理人而已,因此他也不想當這種傀儡。
陳果夫自主政江蘇後,再也沒有當過省主席和其他地方行政官。
主政江蘇成了他一生中主持地方全面行政的僅有一次,因而也特別值得他深深地留戀。
後來,他寫了一系列文章,如《蘇政回憶》、《蘇政四年之回憶》、《我在江蘇的業餘興趣生活》等,來回味這一段難以忘懷的人生歷程。
獨闢幽徑(1)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一步步加緊,到華北事變前後,中華民族已面臨生死存亡的緊急關頭,中日間的矛盾迅速激化。
在這種嚴峻的形勢下,蔣介石難以繼續推行“攘外必先安內”的內戰方針,便開始逐步調整其對內對外政策。
這一時期,蔣介石雖然繼續將大量軍隊用來對付共產黨和紅軍,另一方面也開始對日整軍備戰,並在國際上與蘇聯親近。
南京國民政府為什麼要改善同蘇聯的關係呢?因為蔣介石十分清楚,在國際上,能與日本抗衡的,除了英美外,還有與中國北鄰的蘇聯,這是一種強大的力量。
為了聯合蘇聯遏制日本帝國主義在華侵略勢力的擴張,南京國民政府開始與蘇聯談判,並極力表示與蘇聯的友好。
1932年一二月,蔣介石採納了宋子文、孔祥熙、陳立夫等人的建議,派顏惠慶到日內瓦與蘇聯外交部長李特維若夫進行談判,並簽署了《聯合公報》,宣佈恢復中蘇邦交。
1934年,蔣介石派他的幕僚,時任清華大學教授的蔣廷黻利用暑假前往歐洲活動。
臨行前,蔣介石當面向他交代,要他“儘可能地把時間用在蘇聯”,希望他能夠“測探中蘇兩國合作的可能性”,並囑其“注意研究蘇聯的情況”。
蔣廷黻到達蘇聯後,曾與蘇聯副外交人民委員莫尼雅科夫會晤,雙方談得十分融洽,都表示了進一步發展兩國關係的願望。
會談後,蔣廷黻即向蔣介石“提出詳細報告,並且建議仔細開創將來的局面”,蔣介石接報告後十分高興,“覆電甚表嘉許”。
以後,蔣介石便透過各種渠道加強與蘇聯的聯絡,以達到改善中蘇關係的目的。
1935年初,蔣介石委派駐蘇大使顏惠慶率中國文化藝術團赴莫斯科演出,演出期間,顏惠慶與蘇聯領導人及各方人士進行了接觸,加深了了解。
4月,蔣介石派復興社骨幹鄧文儀任中國駐蘇聯大使館首席武官,並給他交代了爭取蘇聯軍事合作的任務。
鄧文儀赴蘇後,進行了一系列的活動,他兩次與蘇聯遠東軍區司令員布留赫爾(即加倫將軍)會晤,在友好的氣氛中交換了有關“中俄合作,共同防禦日本侵略”的意見。
中蘇關係的逐步進展,使蔣介石深受鼓舞,與此同時,在國內,蔣介石一方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