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肖縣煤礦建成,並投入生產,到1937年,已達到每天出煤100多噸的規模。
對江蘇能源的缺乏起了很好的補充作用。
透過調查,還發現宿遷縣有玻璃資源,而且質地非常好,陳果夫便先在宿遷設立了玻璃職業學校,以培養玻璃生產技術人才。
然後準備投資建設一個新式的玻璃廠,因抗戰發生而中止。
他還讓省府投資,擴建了宜興陶瓷廠,建起大窯,使之成為能生產浴盆等新式衛生陶瓷用具的大型陶瓷廠。
除此外,陳果夫還準備在揚州設立醬菜廠、在蘇州辦糖果廠等,也因戰爭影響而未能實現。
為了培養經濟人才,陳果夫在江蘇各地辦了一些職業學校,如宜興陶瓷學校、揚州醬菜學校、蘇州糖果學校、松江五金學校等,都是配合生產而設立的,這些,對江蘇的經濟發展產生了較大影響。
除此外,陳果夫在主掌蘇政期間,還在教育、文化、合作、體育、交通、保安等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並小有成就。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抗戰爆發,8月上海抗戰再起,戰事沿京滬鐵路逐漸向西擴充套件,各地秩序,日漸混亂,到處人心惶惶。
12月23日,江蘇省召開政府全體委員會議,研究撤退方向。
大多數主張往南或者往西撤退,陳果夫則主張撤往蘇北,他說:“向淮河去是我的正路,因我是蘇省主席,不能不顧蘇北,且是導淮副委員長,尤不能不在淮域,即殉職亦無悔。
個人已不計,惟求如何可以幫助軍隊從事長期抵抗耳。
”大家見陳果夫如此慷慨陳言,也就不好反對了,一致同意先遷往揚州。
但實際上,陳果夫並不是真心實意想留在蘇北,支援軍隊抗戰,他在一面提出省府遷往蘇北的同時,一面向蔣介石寫了辭職報告,表示自己體弱多病,不能勝任烽火年月的省府主席,蔣介石見他態度堅決,只好準其辭職。
11月26日,江蘇省政府遷往揚州。
27日,國民政府改組江蘇省政府的命令下達,陳果夫卸任省主席。
11月28日,即他卸任省主席的第二天,便乘汽車離開了危城揚州,離開了戰火硝煙的江蘇省,前往安徽安慶,然後到江西九江,與他先期離開江蘇的夫人朱明、父親陳其業、弟弟陳立夫等家人匯合,再乘輪船到達戰時首都武漢。
不久,武漢危急,他又遷往長沙,最後到達重慶,遠離戰爭前線,“隔江猶唱後庭花”去了。
陳果夫主政江蘇四年一個月零十八天,在整肅吏治、革新民風、倡導科學、鼓勵建設等方面,確實做了一些努力,也多少有些成效。
以致他在離任後,曾十分得意地說:“我們這些黨人,不像老官僚一樣,而是真正替江蘇做了事的”,他還說;“自問在此四年中,各項事業雖不無些許成就,仍說不上有多大成績。
但地方政治風氣,卻因此不無轉變,樹立了‘廉潔’、‘切實’、‘服務’的政治風氣。
”這裡陳果夫所說的實在帶有自我炫耀的色彩,他在江蘇期間,既沒有、也不可能徹底轉變社會風氣、改變國民黨一黨專制的黑暗,各級官僚貪汙腐化現象依然在,賭博、娼妓等不但沒有杜絕,還披上了合法的外衣。
而這些醜惡現象的存在本身是社會制度的反映,不是靠一次什麼運動或者一紙什麼法令所能根除的。
陳果夫離職後,並沒有擔任中央要職,暫被任命為中央政治學校代理教育長。
因為蔣介石對陳果夫已經有所防範,怕他在中央久了,會形成威脅其統治的盤根錯節的勢力,原來讓他到江蘇當省主席就有這方面的考慮,但那時陳果夫還沒意識到,他在江蘇四年後,開始有些醒悟,認為在地方久了,有礙CC派勢力的發展。
。。
省府卸職(2)
這次辭職後,希望重返中央,擔任要職,但蔣介石只讓他在中央政校代理教育長,心中老大不高興,又無可奈何,整天鬱郁不展。
蔣介石有自己的考慮,他不任命陳果夫在中央的正式職務,還是想把他放到省裡去。
1938年8月,蔣介石內定陳果夫為甘肅省主席,想讓他到大西北去。
對此安排,陳果夫滿腹牢騷,考慮再三後,他即回電蔣介石,婉言予以拒絕。
他說,現在抗戰軍興,“以不主張此時更動甘肅省主席,軍政仍應統一,及考慮盛氏(指新疆盛世才——著者)之猜疑為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