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產黨在國民黨的領導下,在三民主義的指導下活動。
但在有些方面也表現了其靈活性,作了某些讓步。
雙方經過激烈的爭論和緊張的談判後,陳立夫不得不指示康澤、張衝等國民黨代表同意中共在《中共中央為公佈國共合作宣言》中所提出的政治主張,並在宣言稿上簽字,蔣介石也同意發表這個“宣言”。
9月22日,國民黨中央通訊社發表了《中共中央為公佈國共合作宣言》,23日,蔣介石發表對中國共產黨宣言的談話,這就標誌著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正式形成。
在談判取得基本成功後,仍然還遺留著一些有關兩黨合作的重要問題,如合作形式、共同綱領及改革政治問題等,而這些問題的解決,對鞏固兩黨合作,推動全民抗戰,均具有很重大的意義。
繼續透過談判,解決這些問題,就十分迫切和必要了。
9月以後,日軍侵略氣焰更加囂張,中國軍隊連連失利,上海、南京失守,國民政府移到武漢,這時,中共以周恩來、博古為代表,繼續與國民黨談判,以解決遺留問題,國民黨方面,陳立夫仍是談判的主持者,他繼續為改善兩黨關係而努力。
在談判中,周恩來等提出,為使已經形成的兩黨合作關係更加鞏固,應該成立兩黨關係委員會,作為合作的領導機構。
還提出應決定共同綱領,擴大國防參政會為民意機關等建議。
對這些建議,陳立夫都表現了比較積極的態度,他將中共的建議向蔣介石詳細報告,並說明自己的意見,以取得蔣的同意。
在蔣陳意見趨向一致後,陳立夫便建議蔣直接與周恩來等中共代表面談。
在陳立夫的幫助下,中共代表周恩來、王明直接會見了蔣介石,當王明向蔣介石說明中共關於建立合作的領導機構等主張時,蔣介石當即答覆:“所談極好,照此做去,前途是見好轉”,並說他想的也不過如此,對中共建議表示同意。
。 想看書來
國共攜手(3)
談到日本侵略時,他認為“外敵不足慮,他愈前進困難愈多,軍事雖失利,並不足慮,只要內部團結,勝利定有把握”,同時告訴周恩來、王明等,今後兩黨關係已告陳立夫等並可與之商量一切。
在蔣介石的首肯下,作為國共合作的領導機構,兩黨關係委員會很快成立了,陳立夫由於對兩黨關係所作的開拓性的工作,也作為國民黨方面的代表,參加委員會。
關於共同綱領,周恩來、王明親自會見陳立夫,希望儘快討論擬定,陳立夫也表示要加快速度,並在有些方面進行了討論,雙方“談話尚接近”,陳立夫也“承認兩黨關係須調整,規定共同綱領,努力實現”。
經幾次交談後,陳立夫準備將雙方所達共識的東西整理成文,報蔣介石批准,作為共同綱領草案,再逐步完善。
但後來,蔣介石卻堅持要共產黨合併於國民黨,這種無理要求即遭共產黨拒絕,這就使兩黨關於合作形式及共同綱領的談判不了了之。
而已經建立起來的兩黨關係委員會,也因為沒有什麼實際活動,漸漸不取自消。
二陳對國共合作也逐漸冷淡下來,陳果夫甚至認為第二次國共合作是“###之策略,極為惡毒,擬仍用十三年至十五年之方法,以消滅本黨”。
並不再關心兩黨合作的發展與鞏固。
這樣,第二次國共合作也就最終形成了一種“沒有成文綱領,只是遇事協商”,道義承諾比重頗大的“東方式”的合作。
但不管怎樣,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終於達成了,這對中國抗日戰爭的勝利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陳果夫、陳立夫兄弟倆在國家和民族處於被外敵侵略的危急關頭,能順應歷史的潮流,努力使國共兩黨在十年內戰後重新攜手,“相逢一笑泯恩仇”,他們做了一件有益的工作,也是他們對國家、對民族的貢獻,更是他們人生歷史上值得驕傲的一頁。
力主抗戰(1)
1937年7月7日晚,在北平城西南15公里的盧溝橋畔,響起了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炮聲。
中國守軍奮起抵抗,中華全民族的抗日戰爭正式爆發。
面對日軍的瘋狂挑釁,在全國抗日高潮的影響下,蔣介石在軍事上作了緊急部署,並表示:早已決心運用全力抗戰;寧為玉碎,毋為瓦全。
民族的危機,全國抗戰的興起,蔣介石對日態度的變化,對二陳是有影響的。
抗戰爆發後,他們堅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