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立夫見蔣介石又安排了軍統方面的人參加國共談判,心中老大不舒服,但又不好表示出來,便在康澤面前擺出一副領導者的姿態,他先要康澤談了自己對國共談判的一些構思,然後,便提出了一些指示性的意見。
他冷著臉,鄭重而嚴肅地向康澤與張衝交待:“第一,關於邊區轄境問題,委員長說過,多劃一兩縣,少劃一兩縣沒有多大關係;第二,關於邊區隸屬問題,不給它隸屬於行政院,要它隸屬於陝西省政府,不然,他們就要直接找行政院的麻煩;第三,關於邊區主任的人選問題,他們要求于右任、張繼、宋子文三人中擇一任命;第四,釋放###的問題,就是要他們開名單來,等他們開來後,我們藉口向全國調查,可以任意拖時間;第五,關於辦報問題,這不能準他們。
”陳立夫對康澤的這段指示中,基本原則沒超過蔣介石所限定範圍,但也有一些表示他自己的態度,如關於邊區主任人選問題,他沒有明確表示自己相反的意見,實際上是對共產黨所提方案的一種默許。
國共攜手(2)
關於邊區隸屬問題,他只是怕找麻煩,才提出隸屬陝西省。
關於釋放###的問題,他沒有完全拒絕。
關於辦報的問題。
陳立夫堅持不準,但後來他得知國民黨宣傳部長邵力子已經允許共產黨辦《新華日報》後,便不再說什麼了。
應該說,陳立夫表現了比蔣介石稍微靈活一些的態度。
對於陳立夫的意見,康澤顯然不能完全接受,他知道,有些並不是蔣介石的本意,於是他很快找到蔣介石,彙報了陳立夫對談判的意見,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康澤認為,從於右任、張繼、宋子文三人中選擇一人去任邊區主任是不相宜的,他說:“張繼先生對黨雖然忠誠,但很感情用事,恐怕不能擔當此任。
于右任經不得一拍,共產黨對他好了,他就會跟著共產黨走的。
至於宋子文,好像更感情用事。
所以這三個人跟共產黨打交道,都只會受共產黨影響。
”這一說,蔣介石也好像突然醒悟,連連說:“他們三個人都不相宜。
”但派誰去相宜呢?蔣介石一時還難以定奪,康澤便趁機向蔣推薦了丁惟汾,蔣介石因找不到更適當的人選,便同意派丁惟汾到邊區去擔任主任。
康懌推薦丁惟汾明顯是針對陳立夫的,其一,對陳立夫在此問題上曖昧的態度是一種無聲的批評。
其二,丁惟汾是陳立夫的對頭,早先時候,國民黨內由丁惟汾主掌黨務,丁大權獨握,蔣介石也敬他三分,一時有蔣家天下丁家黨之說,後來卻被二陳所取代,丁家黨變成了陳家黨,所以丁惟汾一直對二陳心懷不滿。
現在提出丁惟汾,是想讓陳立夫不好下臺。
開始,陳立夫聽說由丁惟汾出任邊區主任,心中十分惱火,但知道蔣介石已同意後,便裝聾作啞,不再說話了,心中不免暗暗忌恨康澤,認為這是軍統方面故意給自己作難。
後來,國共兩黨在談判時,國民黨所推薦的丁淮汾被中國共產黨所拒絕,陳立夫心中暗自高興,便順水推舟,指示張衝等人不要再堅持派丁惟汾。
這樣,邊區主任人選之事便不了了之。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發生,抗日戰爭正式爆發。
在民族危亡的緊急關頭,二陳都主張抗戰,陳立夫認為:“世界上任何民族,如未喪失其自信心,必能抗拒任何危難,保持其民族之獨立自由。
”陳果夫在盧溝橋事變後,提醒當局,注意上海的防衛,說:“海陸爭攻,不可不防也”,並親赴江蘇各縣,“促速組織民眾,為國防準備”。
要抗戰,必須動員全國人力物力,必須各黨各派團結一致,因此,二陳都希望國共兩黨能儘快實現合作,以利中國的抗日戰爭。
中國共產黨從民族利益的大局出發,以極大的誠意加速完成與國民黨的談判。
9月,中共代表博古從延安來到南京,與原在南京的葉劍英一起,和國民黨進行談判。
談判期間,陳立夫一直沒有露面,主要是由康澤、張衝直接參加。
但陳立夫要求每次談判前,一定要見他,由他指示談判意見,談判後,也要向他報告情況。
實際上,整個談判,國民黨方面一直由陳立夫所主持。
在有些方面,陳立夫表現了他的頑固性,始終堅持是接納共產黨,而不是對等的合作,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