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消化。而且不能拿鐵鍋熬山楂,因為它的酸性太強,容易生成鐵離子而使人發生鐵中毒。
開胃湯除了能夠誘發飢餓感之外,還有另外一個重要作用,這就是促進了壞死組織的吸收。中醫叫做氣化,西醫叫做吸收。
實際上,許多人都有這樣的體驗,這就是餓了以後,如果不及時吃飯,那麼過一會兒就不感覺餓了。這是怎麼回事呢?這種現象,中醫叫氣化,就是人體開始自己吃自己了。胖人因此而變瘦;腫物因此而變小;積液因此而變少。氣化要的就是這種感覺。
由於氣化是在飢餓的情況下進行,要想氣化,就必須自己餓著自己,而不能隨便吃東西。人類一般在白天吃2—3次飯,而在夜間睡眠的時候不吃飯,就是因為夜間睡眠的時候要氣化。這就是美國人稱三分治七分養是生飢療法的含義。國外有人提倡,每七天當中,要絕食一天,有益體內壞死產物的吸收,也是這個道理。不過一天完全不吃飯,容易發生膽汁瀦留,有誘發膽結石之嫌。
然而許多人餓了就吃,甚至夜裡餓了也吃,這是非常壞的毛病,因為如此就不會產生氣化。嬰兒一天要吃六次奶,此外餓了要喝果汁,就不會產生食火。小孩子一天要吃三次飯,此外餓了要喝果汁,就很少鬧病。成年人一天要吃一次午飯,早晚要少吃飯,此外餓了要喝果汁,就不會發生離奇古怪的疾病。人過七十歲,要一天喝六次肉湯做的半流食,此外餓了要喝果汁,就不會發生猝死。然而許多人不聽這一套,餓了就吃,這就叫為嘴傷身。
開胃湯的草藥(2)
我們發現,早晨醒來,自己的身體發生了變化;這就是夜間睡眠的時候,身體內部發生了氣化。比如,骨折之後,醫生沒有把血腫清除,為什麼血腫自動消失呢?因為血腫被氣化了。又如,手讓馬蜂蟄一下,腫脹得很厲害,醫生沒有消除區域性的腫脹,為什麼腫脹自動消失呢?因為腫脹被氣化了。再如,扁桃腺發炎了,頜下淋巴結也腫脹了,醫生給予消炎藥之後,為什麼腫脹的淋巴結會自動消失呢?因為腫脹被氣化了。同樣的道理,癌病人吃了控巖散之後,癌細胞壞死了,但是腫物還是存在的;只有清除這些壞死細胞,腫物才能消失。而清除這些壞死細胞,必須依靠氣化。有些人腫物消失得很快,而有些人很慢;這是因為氣化速度與飢餓感成正比。
那麼西醫怎麼解釋氣化或者吸收呢?
西醫認為人體的血液裡有一種免疫細胞,叫做吞噬細胞。這種細胞是人體的清道夫,專門吃掉壞死細胞;這就叫人體的非特異性免疫力。人體的免疫力分為兩種:一種是非特異性免疫力,就是吞噬細胞;另外一種叫做特異性免疫力,就是血液裡的特殊蛋白質——抗體。抗體是一個人得了一次傳染病之後,獲得的免疫力。西醫根據這個原理給人接種疫苗。但是傳染病有幾千種,一個人不可能注射幾千種疫苗,而且有些抗體是不能永恆存在的。因此,人體的免疫力,主要是依靠非特異性免疫力——吞噬細胞。
非特異性免疫力的強弱,取決於吞噬細胞的數量多少以及活性的高低。其中,數量的多少,取決於人的營養狀況;而活性的高低,則取決於人的飢餓感。
吞噬細胞以阿米巴運動,靠近並且吃掉這些壞死東西,然後在細胞內消化,這叫胞飲作用。吞噬細胞的胞飲作用,是單細胞動物的吃飯方法。例如,單細胞動物:草履蟲,阿米巴,瘧原蟲等,至今仍保持這種吃飯方法。動物進化以後,已經使用口腔,食道,胃腸道吃飯了;但是血液中的吞噬細胞依然保留胞飲作用。
高等動物的這種自我清理功能非常重要。如果沒有這種功能,那麼內部的壞死組織就會堆積如山。
一個成年人,每天大約有幾兆億細胞脫落,其體積大約有核桃大,幾乎全靠吞噬細胞吃掉,在細胞內消化成為有機物;然後吞噬細胞發生自溶,也變成有機物,再被其他,細胞利用。因此,幾十兆億個吞噬細胞,一天要吃掉核桃大的壞死組織。那麼癌症的腫塊有多少個核桃大呢?沒有多大,對於吞噬細胞來說,只是小菜一碟。不過,吞噬細胞只能吃掉壞死細胞,而不能吃掉正常細胞;因此必須讓癌細胞壞死,才能被吞噬細胞吃掉。有趣的是,使用微觀攝影可以發現,當人的飢餓感很強烈的時候,血液中的幾個吞噬細胞像餓狼一樣,把一個壞死細胞撕碎吃掉。可是,當人的飢餓感不強烈的時候,吞噬細胞和壞死細胞擦肩而過,誰也不理誰。為什麼和飢餓感有關呢?因為這種胞飲作用,是單細胞動物的吃飯方法,也受下丘腦控制。
說到這裡,你應當明白了:治療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