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康有為發動上京趕考的舉人聯名上書朝廷,要求光緒皇帝拒籤《馬關條約》。上千名舉人聚集在一向是文人薈萃的松筠庵諫草堂,聽康有為宣傳改革思想,所謂〃國事危機,非變法無以自強。〃以松筠庵為起點,奔向都察院〃公車上書〃,以松筠庵為轉折點,揭開了近代資產階級革命的序幕。
歷史通常都是吝嗇的,卻偏偏對達智橋衚衕的這個小院子另眼相看,給了它很多出場的機會,給了它一條熱血沸騰的主線。透過諫草堂的窗子,寫諫書的楊椒山,寫〃萬言書〃的康有為,幾組影像交替,幾段歷史重合。也許眼前的松筠庵,的確沒有多少古蹟可看,但至少有很多故事可講,讓行人駐足唏噓憑弔一番。
感悟北京
有個朋友在達智橋衚衕12號…楊椒山故居里住過一段時間,我也就常去拜訪,看到山門上那塊文保單位的牌子,就向他討教。他說知道楊椒山是個很久以前的忠臣,根據房子的規模判斷,應該官職不大。宣武區這邊的老房子太多,僅是會館就數不清。要是深究起來,每棟房子都有不少故事。可去了解幾百年前的事情,對今天究竟有什麼用處?
後來,這個朋友搬去了亞運村,見面就抱怨,說每天上下班的路上,眼睛落在那些嶄新雪白的建築上,思想卻找不到落點,開始還新鮮,習慣了以後就無聊。不像過去在宣南,一座門樓,一個瓦頂望上去也許平凡,但回想起來都有一段可圈可點的歷史,想起來不由得感嘆。走一段路,就像聽了幾齣大戲,看了幾場悲歡離合的電影,天天走也不會厭。原來了解故事和歷史也有〃作用〃。
這次走訪楊椒山故居,我被一位住戶帶著從頭到尾走了一圈,知道了哪裡是楊椒山寫諫書的地方,哪裡是〃公車上書〃千人###的地方。之前在圖書館翻了兩天故紙堆,從〃彈劾嚴嵩〃到〃公車上書〃,這些書中故事,就在這次走訪中一下子由平面轉化為立體。這個過去就很熟悉的小院子,一時間被賦予了眾多新含意。我和攝影記者站在一棵扭曲的老樹前,感嘆變革的道路其實就像這樹幹一樣曲折。一百多年前,康有為是不是就站在這棵樹下向眾人宣講:國勢危急,非變法無以救國。一時間覺得連院子裡散亂的一磚一瓦都有必要拾起來重新審視一番。
瞭解歷史,瞭解身邊的這個平凡的世界絕非從來平淡。房前的一堵舊磚牆,房後的幾棵老槐樹,普通到你可以視它們為無物,絲毫不在意。但有一天,你聽說了經專家考證,關漢卿就是在這樹下構思了他的幾部傳世之作,而那堵磚牆竟然能和袁崇煥扯上一些關係。本來覺得無話可說的平淡生活多了一些話題,從此,經過那些普普通通的景物總要多看幾眼,把相關的故事拿出來留戀回味一遍;也算是完成了一個思想審美的過程。
其實審美的途徑有很多種,我們習慣的視覺審美只是其中之一。好山好水,自然美不勝收,但又有幾個人能放棄城市生活,退歸林下,採菊東籬,遙望南山?不能走進山水,就把山水搬進家裡,堆山引水的園林藝術在明清的時候盛行過一段時間。可現代生活,似乎要把所有的空間都納入實用範圍,楊椒山故居就受了〃實用〃二字的規範,遊廊改成了居室,假山的位置上蓋了小廚房,庭院之美所剩無幾。
定稿前又去了一次達智橋衚衕,是由我的那位朋友陪同。我一路給他講從明史中查到的楊椒山的故事,他也開始回憶,從前住在那裡時或眼見或耳聞過幾件奇聞趣事。在院子裡轉了一圈後,我們交換了一下感想,覺得這裡過去就不因建築聞名,現在又明顯保護不當的古蹟還是值得一遊,進行視覺上的審美或許難為無米之炊,但思想審美絕對素材豐富。
分手前,朋友說他決定查一下亞運村的歷史,別看元明清三代那裡都遠離鬧市,比不上宣武門,但相關的故事一定還是有的。他還說要蒐集亞運村這十幾年以來的新故事,英東遊泳館的故事,五洲大酒店旁花園的故事,讓每個在亞運村漫步的人的思想也能跟著故事走一段路,就算沒有幾百年那麼長。文化的積澱就是這樣開始的,多留些故事,留住一段歷史,讓後人不用為找審美素材發愁。
思想的審美遠勝視覺的衝擊
● 官方言論
部分故居目前暫不推薦給遊人
●賈文靜(宣武區文化委員會副主任)
宣武區境內名人住過的會館很多,名人故居也不少,可現在,大部分都住著居民,不適合推薦給遊人。只有珠市口的紀曉嵐故居,經過整修,能正式接待遊人。
● 鉤沉輯佚
松筠庵、康有為與公車上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