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3 / 4)

小說:恩怨江湖 作者:圈圈

手指,可以掉包換牌,不過自己下手搶在頭裡去拿牌,總不比那樣子的贏法,來得漂亮。”

“真不得了!”小張讚歎著問道,“池大老爺的秘密,你又怎麼知道的呢?”

“我也是聽人說的。據說是池大老爺的一個跟班洩了他東家的底。不過,池大老爺早就洗手了。”

“對了!剛才不說他抓過印把子嗎?那又是怎麼回事?”

“就是從孫道臺這場賭上來的。那時的藩臺是個旗下大少爺,驃勁十足;偏偏孫道臺自以為家世好,本人也是三品道員,不大買他的帳。這位藩臺聽說孫道臺在賭上栽了這麼大一個跟斗,心裡痛快,就對池大老爺另眼相看了;當然不會疑心他是郎中,只知道他賭得精。”

為此,特地約見池大老爺;談得亦頗為投機,想要委他一個差使,苦於不得其便。這樣過了一個月,有個小縣的縣官,由於京中大老一封很懇切的“八行書”,藩司不能不“調劑”他一個好缺。浙江的縣缺,以平湖第一,嘉善其次,號為“金平湖、銀嘉善”;這兩縣的來頭都極硬,動他不得。只有紹興府的山陰縣是藩司同旗的總角之交,不妨暫且委屈他,“掛牌”對調。

對調要辦交代。向例憑首縣首監交核算;所以“首縣十字令”的第四句,叫做“能識古董”,因為常有前任虧空公款,無法交代,只好拿古董字畫抵給後任,估價就憑他一句話,非識貨不可— 其時的首縣臥病在床,不能應差,藩司就派一兩個候補知縣,分別監交核算。

派到山陰縣的就是池大老爺。因為藩司的關係,很幫前任的忙,得以順利移交;到省以後,自然要告訴藩司,亦很見他的情。哪知後任福薄,接印不到十天,得了絞腸痧,一命嗚呼。藩司自然不便讓他的總角之交回任,索性就派池大老爺署理,平地一聲雷,得這麼一個好缺,羨煞了多少候補官兒。

這就是郎中當縣官的故事。小張聽得津津有味,不免好奇。“郎中做縣官,坐在大堂上像不像?”

“怎麼不像?池大老爺的官聲還好得很呢!到任沒有幾天,問一件案子就大出風頭。”

這件案子起於一枚銀圓,一碗湯圓。有個鄉下人嫁女兒,進城備辦喜事用品,經過一家點心店,想吃湯圓,吃完才發覺,沒有制錢,只有銀子:“我有事進城,身上只有銀子,沒有銅錢,你記一記帳,我等下來還。”

老闆不肯。鄉下人倒也爽氣,拿一塊銀圓押在那裡,回頭取贖。哪知事華再來,點心店已經不肯認帳了。

一枚銀圓倒還是小事;這口氣咽不下。紹興的刀筆,天下聞名,他有個姓趙的親戚就是訟師;正好求救。趙訟師想了半天說:“你家跟那家點心店,都歸會稽縣管轄;會稽縣這位縣太爺,有名大而化之的濫好人,這種小事未必肯細心去管,說不定各責二十板,那就大倒其楣了。聽說新任山陰縣,人很精明;新官上任,當然要好好辦點事。如果你皮肉願意受苦,官司可以打贏。”

趙訟師說了計策,鄉下人情願皮肉受苦。第二天進城,等在山陰縣衙門。山陰、會稽都是附郭之縣,一在府城之西,一在府城之東,這天正好地大老爺出城勘荒,等他回衙門時,鄉下人直衝“導子”,當然被“紅黑帽”的差役抓了起來。

“小人是會稽縣人;大老爺是——山陰縣,就算小人犯法,要送會稽縣。”

這是有意挺撞,池大老爺大怒:“天下官管天下事;犯在我手裡,就不能饒你。來,打二十板!”

二十板打過,鄉下人從身上摸出一張狀子送了上去。

看過狀子,池大老爺說道:“你這件事該會稽縣管轄,我管不到。”

“大老爺!”鄉下人說:“天下官管天下事;不是大老爺說過的嗎?”

就這一句話,池大老爺恍然大悟,也非常得意;他的心思快,馬上就想到,所爭的不過一個銀圓,而情願挨幾十下板子到山陰縣來打官司,如非冤氣難伸,確信他會秉公審理,決不肯出此下策。

“好!”池大老爺說。“我準你的狀子。”

進了衙門,請刑名師爺來商量;師爺是前任所聘,因為池大老爺出手漂亮,語言有趣,都樂為所用,得悉案情,都認為所告不假。刑房書辦亦是如此看法。

刑名案子;生殺予奪之權,盡操諸手;縣官可以得“滅門縣令”的惡稱,但也可獲“青夭”的美名,其間的關鍵,就在判斷案情,分別曲直。既然大家都認為告狀的鄉下人受了屈,事情就好辦了。

於是池大老爺坐堂傳點心店的老闆來問,被告當然不承認:“一碗湯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