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2 / 4)

間,到了他的大營,必能獲勝。然後大軍再回長安,也只要一天就到了。一天的時間,損失可以忽略不計。如若走南道,蓋吳的軍隊就有足夠的時間進入渭北山區,那就沒那麼容易消滅了。”

或許是擔心發生意外,這次拓跋燾沒有聽從崔浩的意見,他下令大軍沿渭水南岸向西進發。不出崔浩所料,軍隊剛到達戲水(今陝西臨潼東北),便驚動了北面的蓋吳,義軍散入山嶺之中,魏軍無法採取行動進攻。拓跋燾大為懊悔,只得領軍先進長安。

魏軍到達長安後,便在城中駐軍,以作休整。長安城的佛寺遍地皆是,魏軍的一些將官便入佛寺遊逛。僧人們不敢怠慢,請他們到寺廟裡喝酒。僧人本該謹守戒律,並且不拜俗,即所謂“不拜父母,不拜帝王”。長安的僧人與官宦貴族接觸很多,獻殷勤成了習慣,哪料到這下子可惹來了滅頂之災!

將官們來到僧人的住所,竟意外發現那裡堆放著弓箭刀槍、盔甲盾牌等物件。佛門淨地怎麼會有這些東西呢?他們心中狐疑,回來後就到拓跋燾面前去報告,拓跋燾聽說後,勃然大怒道:“這些東西非佛門之用,他們必是私下勾結蓋吳,想要作亂!”他當即命令有司捉拿相關人員,並且抄檢佛寺的財產。皇帝就在長安城,底下的人自然是盡心盡力執行任務,查抄行動迅速徹底,結果也頗為驚人:佛寺中不僅私藏了武器,還藏有許多釀酒的器具,以及附近州郡的牧守和富人寄存的財物,數以萬計;更讓人瞠目結舌的是,僧人的住處還搜出了好多間密室,裡面藏匿了年輕的婦女,供僧人淫樂。

這還了得,佛寺成了藏汙納垢的場所,這佛教可是大大的壞了。拓跋燾頒佈法令,宣佈佛教為邪教,焚燬所有的佛像和佛經,凡是涉及藏匿武器或姦淫婦女的僧人,一律活埋,其餘僧人則罰為奴隸。不僅長安一地實行法令,拓跋燾又傳詔到國都平城,命留守的太子拓跋晃在各地依樣行事,禁止佛教的傳播。佛教來到中國以後從未遭遇過如此大規模的破壞,一時間,各地佛寺被夷為平地,大量佛經也消逝在烈火之中,僧人們更是流離失所,死的死,逃的逃,慘狀為數百年來所罕見。這便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三武一宗”滅佛事件的第一樁:太武滅佛。

拓跋燾的滅佛令反響之大,影響之深,他本人即便有過心理準備,怕也不能完全預料。佛教自東漢初年來到中原地區,已有近四百年曆史。十六國時期的幾個大國,比如後趙、前秦、後秦等,其君主與貴族都十分崇尚佛教,後秦更是奉佛教為國教,其統治中心地處西域與中原的交通要衝,佛教交流頻繁,佛事盛極一時。北魏的鮮卑貴族地處代北,離西域極遠,按理說是不可能接觸到佛教的,更不可能去信仰。可是拓跋珪在進入關東地區的過程中,除了認識到中原的本土宗教道教外,也不斷在各地遇到佛寺和僧人。鮮卑統治者對於這個外來的宗教,由一無所知,到漸生好奇,久而久之,認為佛教對於平定天下很有幫助。經過三代時間,到拓跋燾時,鮮卑貴族基本上都信奉佛教。

拓跋燾在即位之初並不排斥佛教,他也喜歡與德高望重的僧侶交談,探討一些與統治有關的問題。然而佛教勢力發展過於迅猛,佛教徒人口增加,拓跋燾在軍事戰爭中日益感到人力的缺乏;另外佛教進入中原後也吸收了讖緯學說,搞一些神秘理論,妨害到了皇帝的權威。

拓跋燾對於佛教的印象,由好變壞,還有兩個人起了很關鍵的作用。一個就是崔浩,他篤通道教,對於佛教的學說很厭惡,常常在拓跋燾面前詆譭佛教,說佛教虛妄之極,危害世人,應當取締。另一個人是寇謙之,此人也是道教徒,卻吸取了佛教的思想和理論,建立了一套新的學說,並將其整理成經書,獻給拓跋燾,宣稱這是神仙所授。拓跋燾很是推崇,他的新年號“太平真君”,便來自寇謙之經書中的一句話:“輔佐北方太平真君”,可以說是將道教定為了唯一的國教。

拓跋燾漸漸疏遠佛教,太延四年(公元438年)他就曾下詔,命五十歲以下的僧侶全部還俗,以便能夠徵役###北涼;為防止僧人寄生民間,太平真君五年(公元444年)他發出禁令,上至王公,下至普通百姓,一律不得私自豢養僧侶以及巫師,有這些情況的,限期遣送官府,過期不送,一經查實,僧侶處死,主人滅門。

從這一系列的政令中可見,拓跋燾在長安所發的滅佛令並非突如其來,而是北方佛道兩教之爭的一個必然結果。

長安的政令對於北魏境內佛教勢力的打擊幾乎是毀滅性的,不過執行的過程中也不是毫無阻礙。鮮卑上層人士多信奉佛教,他們以太子拓跋晃為首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