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武器才能與俄政府談判。2000年6月8日,在普京總統的簽署批准下,車臣臨時政府成立,俄軍除留下一部分部隊守衛外,其餘的開始撤出車臣。
在第二次車臣戰爭中,據俄軍第一副總參謀長馬尼洛夫稱:至2000年6月15日,俄軍和內務部隊亡2091人,傷5962人,以相當於前次1/3的代價,就取得了全面的戰爭勝利。第二次車臣戰爭,俄軍充分吸取了上次戰爭的教訓,準備充分,戰術、指揮靈活,放棄了以往的大量兵力進攻,取而代之的是大量運用了特種部隊和精幹的內衛隊,用獵殺的方式對付車臣武裝。同時,俄軍吸取了美軍在海灣和科索沃的作戰經驗,大量地使用了高科技、高精度的武器,摧毀了車臣許多軍用、民用目標,大量地殺傷其兵員,然後才讓步兵進行下一步的作戰行動,有效地減少了部隊的傷亡。同時俄軍還加強了對資訊、情報的收集,迫使車臣武裝連電臺也不敢使用,大大地削弱了其戰鬥力。
2001年1月22日,俄總統普京宣佈俄軍全面從車臣撤軍,俄軍的作戰將從大量的殲滅非法武裝轉為反恐怖行動。由15萬人組成的第四十二師和內務部的一個由六七千人組成的旅將長期駐守車臣。
戰場外的鬥爭(一)
自從俄羅斯在車臣發動軍事行動的第一天起,就承受著來自西方的巨大壓力。西方國家對車臣非法武裝騷擾平民百姓、襲擊俄羅斯軍警、製造爆炸事件和綁架劫持似乎並不太感興趣,他們不顧車臣的實際情況,一再指責俄羅斯軍隊在車臣濫殺無辜、踐踏人權。西方媒體在報道車臣的時候,很少使用“匪徒”、“恐怖分子”等俄羅斯常用的字眼,而是經常用“戰鬥隊員”、“起義者”等概念混淆視聽。
第二次車臣戰爭初期,對於俄軍在車臣的軍事行動,西方社會算是預設了。但隨著俄軍在車臣戰場上頻頻告捷,一些西方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