仍有100萬高校畢業生未就業。這個統計說明雖然近年來社會為大學生創業作了很多努力,但是大學生創業的數量或成功數量遠遠不足,還遠遠不能解決大學生的就業問題。2007年1月3日,國家發改委經濟社會發展研究所副所長楊宜勇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舉行的2008年社會藍皮書釋出暨中國社會形勢報告會上說:“為什麼大學生就業難?我看大學生創業不足是其中的一個核心原因。以清華大學為例,它當年畢業生中創業的人數不到1%。而美國,這一比例一般佔到23%—25%。”'9'
其實,在我國大學生創業不光數量比重小,創業成功率也十分低。2007年4月3日有媒體報道了大學生創業成功的很少,市場調查公司統計說成功率只有。這樣的成功率讓很多人大跌眼鏡,一般調查認為,大學生創業成功率為2%…3%。但這個成功率也遠低於一般企業的創業成功率。很多人開始疑問,現在大學生創業的成功率到底是多少,造成低成功率的原因是什麼。很多人想了解大學生創業的現狀,包括大學生的創業動機、創業理想和創業觀念,以及社會對大學生創業的態度。但是,由於中國大學之間等級差異巨大,等級不同的高校學生創業的現狀是不一樣的。即使在同等級的院校,師範類高校、技術職業類高校、工科類高校和管理類高校的學生對創業的認識是一樣的。另外,中國各個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差異巨大,人們思想的開放程度也存在差異,東部發達地區與中西部欠發達地區的大學生創業意識的強弱有別。大城市的高校大學生創業氛圍更好,機會更多,中小城市的高校大學生創業氛圍更差,機會也更少。很多人都做過地方性的創業調查,但是出於以上種種巨大的差異,調查的結果差別很大。
為了能夠相對準確的瞭解大學生創業的現狀,編者選用了前程無憂網()在2006年開展的一項關於大學生創業的網上調查報告'10'。該調查一定程度上反映當前大學生和社會對創業的理解,從該調查報告中我們得出一下結論:
1。對創業意識的認知
創業意識包括創業概念的接受程度、創業動機和對創業的理解程度。
(1)創業概念基本植根於大學生心中。該調查報告問及:“你是否有創業的衝動?”,僅有的大學生選擇了“沒有”一項,而在其餘有衝動的學生中,有近7%的學生有衝動並已著手開始了創業。這說明,大學生對創業的接受度比較高。
(2)創業動機符合社會現狀和大學生素質。該調查顯示大學生的創業動機以財富、經驗積累和自我價值實現為主。有的學生認為“創業”是為了實現自我價值,有的學生認為“創業”是為了積累財富與經驗。對財富的追求是現今社會巨大生存壓力的結果,為實現自我價值去創業是大學生自身素質的體現。另外,9%的學生選擇創業是為了迴避就業壓力。
(3)大學生對創業的認知水平偏低,認識比較理想化。調查顯示,學生認為創業的最大障礙是缺乏資金支援。其實不然,專家一般認為,創業的最大障礙在於創業者自身的創業素質。另外一項調查顯示,的學生認為從書本上認識創業,屬於紙上談兵和理想化的創業。其實,忽視創業知識本身就是將創業推向理想化,創業必須具備專業知識。另外的學生認為創業等同於創辦企業,這樣的認識顯然有失偏頗。創業的風險意識差,另一個調查顯示,受訪者在考慮創業的時候,更多關注的是創意、資金和團隊,但是,他們考慮到市場風險的就只有,而真正在創業的學生,他們則很看重市場風險意識,比例提高到了。
2。對創業行動的認知
對創業行動的認知,在這裡是指假如創業者去創業的行為表現。
(1)大學生創業熱情高,行動少。上海最新的調查顯示,大學生的創業熱情指標為分,但創業準備分值則明顯偏低,僅為分。美國創業周的主辦者、考夫曼基金會對中美大學生的調查還顯示,美國大學生中想創業的人數達到70%,實際創業的人數佔到20%,而中國大學生中,想創業的人達到80%,但是,真正創業的只有。其原因很多,其中包括學校的創業教育機制存在很多問題,學生的創業知識和能力有限,社會和國家對大學生創業的支援不夠,導致大學生創業承擔過大的風險等。
(2)大學生創業期望和目標過高。一項調查顯示,如果進行創業,有25%的人期望三年內達到年利潤300萬以上,有39%的人期望三年內達到年利潤100萬,只有5%的人期望三年內能夠存活。創業需要野心,但必須理性。一般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