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部分(3 / 4)

處置權。遇上大事或者關係到君王個人的問題的時候,可以請太后或者皇后出面,在宗室的監督下,共同處置問題。後代君王要是年幼登基的話,丞相和太尉代為輔政,太后臨朝聽政,宗室監督。凡事要年幼的君王決定的問題,必須得到太后的同意,在宗室和丞相、太尉三人的監督下決定。一旦君王年過十五就要親政,太后不得臨朝聽政,丞相和太尉要還政於君王。太后、丞相、太尉誰敢故意拖延者,就以叛國罪滅族。”雖然只不過是臨時的代掌國事,對於臣子來說也是一個榮耀。

歷代帝王和丞相之間都有千絲萬縷的關係,丞相不但是帝王的好助手,更是帝王的出氣筒和“替罪羊”。不但帝王需要這種大臣為自己做“擋箭牌”,貴族也需要這種人作為自己勢力的代表。畢竟丞相是臣子,代表著廣大貴族的利益,最終度需要站在貴族這一邊。帝王已經控制了絕大多數的拍板權,丞相是極少數可以為貴族爭取利益和勢力的機會,當然不能錯過這個機會了。

到了明朝洪武年間的時候,當時的明太祖洪武皇帝朱元璋真正看透了丞相這一職位的利害得失。為了打破這個僵局,為了自己家子孫後代的權利和未來,朱元璋徹底廢除了丞相輔政的格局。雖然同時組建了內閣,內閣成員行使丞相的職權,但是內閣的權利明顯比丞相小了不少。這些權利和勢力範圍一部分分劃給了六部,一部分收歸了皇室,其實是消弱了貴族的勢力範圍。貴族當然不願意了,利用朱元璋的後代帝王沒有朱元璋強勢的機會,從功勳、武將和地方官員手裡或騙或搶了一些權利,轉嫁給了內閣,漸漸地內閣又開始壯大起來。帝王見不能阻止內閣完全行使丞相的職權,就想出了分化貴族內部的計劃。

由於內閣不是原來的丞相,丞相主政時期朝廷按照慣例有三位丞相。第一位是宰相,又叫首相,主持全面工作。第二位是左相,主要負責民事和刑罰方面的事務。第三位是右相軍事和地方官員的監督。所以三位丞相不但職務分明,而且相對的各自有各自的地盤。但是內閣之初個人沒有明顯的職務區分,也沒有職權範圍的劃分。每一個內閣成員都有監督和管理權,但是也等於沒有明確的主管權。內閣閣員們為了搶地盤,紛紛內鬥不已,不能聯合起來抗衡帝王。這就是帝王的權術,他要的就是這種內閣內部不團結。只有這樣官員才能完全臣服於帝王,為了各自的利益不敢和帝王對著幹。用臣子監督皇室,再用文官控制武將,文官被內閣控制,內閣最後還要聽帝王的。這就是帝王最重大的管理方式,不怕誰能逃得出他的手掌。

第十九回 偷龍轉鳳十九

內閣成立之初就沒有什麼明確的分工和定位,這是聰明的皇帝朱元璋留下的手段。朱元璋明明知道就算撤銷了丞相制度,依然會有其他的官員代替,所以毅然設立了所謂的內閣。內閣當時算是皇帝的私人專用秘書,也叫御用秘書,幫助皇帝處理國家大事之餘,還要幫助皇帝整理過往的檔案。由於當時剛剛廢除了丞相制度,無論是內閣官員還是皇帝朱元璋都對職權相當敏感。為了不刺激朱元璋,為了讓強勢的朱元璋不爆發,所以內閣官員選擇了服從朱元璋。心甘情願地給朱元璋當好秘書,不敢也不會故意和朱元璋對著幹。所以首屆內閣就把自己定位在聽從皇帝的安排,輔佐皇帝處理公務的官員上。

歷來丞相不但是輔佐皇帝的最重要的大臣,也是制約和牽制皇帝的人。貴族擔心皇帝個人欲|望過度膨脹,忘記了大家的利益,甚至於毀了整個江山。雖然這麼做最吃虧的是皇帝的一家人,但是或多或少也會影響到一部分的貴族。例如隋煬帝楊廣,他知道自己個人的吃喝玩樂,最後導致江山覆滅,連累了家人也連累了一部分的貴族。為了防止這種兩敗俱傷的事情發生,貴族會讓丞相一定程度上制約皇帝的荒唐行為。所以一直以來列位丞相不但是歷代帝王的好助手,也是帝王們的監督者和牽制者。帝王們對丞相是又愛又恨,既離不開他們又擔心被丞相架空。為了讓丞相和大臣們比較聽話,帝王想出了用名聲制約丞相的辦法。歷代大臣都是讀書人出身,最注重個人操守和名節,所以擔心自己身後名譽問題。所以帝王用這個威脅丞相,一旦丞相過度針對皇帝的話,皇帝不但會重新選丞相,而且會讓這個丞相身敗名裂,甚至於一家人受到牽連。為了家人,為了自己的名譽,為了自己的未來,一些大臣選擇了妥協。那些不願意和皇帝妥協的大臣們,就會被按上貪汙、刑罰等等罪名,不是被殺頭就是被抄家,每每會血流成河。

內閣成立後,一定程度上分了權,也導致帝王少了一個約束者。這麼做有好有弊,對於皇權至上的皇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