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部分(2 / 4)

少林寺的俗家弟子,從小練得一手好棍法。從軍之後更是根據自己的經驗,新創了一套更適合士兵殺敵的棍法。他將一些親信集中起來,教授他們自己的棍法,再由他們傳授給更多的人。棍是民間的一種武器,軍隊裡的棍有一定的樣式和規格,但是一般的棍民間隨處可見。栓門的門棍可以用,鋤頭把子,掃帚柄子也可以用。俞大猷給自己的親信一個任務,每一個士兵必須教會一百人使用這種棍法。這種棍法不但簡單而且殺傷力強,適合一對一的和倭寇交戰。唯一的缺點就是不合適集體交戰,不能一起配合使用。後來這種棍法,被當地人叫成“南棍”,南少林的“工字伏虎拳”被稱為“南拳”,成為南方學武人人人都會的兩門基本功夫。

戚繼光是大規模作戰,所以要做到賞罰分明,對老百姓秋毫無犯,所有的戰利品集中起來一起分配。不但是戰利品這樣,就是一些從倭寇手上救回來的女人也一樣。有家可回的女人回家,有男人的女人回家,沒有家,死了男人的女人留在軍營。士兵按年紀大小、軍功高低,分配女人。這就是戚繼光特有的“戚家軍”軍規。比起戚繼光的軍隊,俞大猷的軍隊可野蠻多了,他們不但搶老百姓的糧食,還殺人,殺一些不願意資助他們的富人。他們的理由是為百姓殺敵,當然要吃百姓的。為富人看家護院,富人當然要付工錢了。所有俞大猷的軍隊名聲沒有戚繼光的軍隊好,一些軍隊計程車兵沒仗打的時候,經常滋擾地方。不但欺負老百姓,而且經常搶大戶人家的女人過夜。俞大猷一來管不住他們,二來要這些士兵打倭寇,只好睜一隻眼睛閉一隻眼睛。

石雄勸秦泰不要去福建,福建現在是一個大火爐。秦泰去了不是被倭寇殺死,就是被地方上的老百姓困死,再不然就是給無法無天的俞大猷計程車兵們做弄死。秦泰才二十歲不到,不能這麼早就離開了。

秦泰以前是有點猶豫,是不能決定去還是不去福建。可是聽了石雄的話之後,他的心越來越堅定。福建的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後,倭寇侵擾他們,破壞他們的家園,俞大猷計程車兵更是不把他們當人看。看來福建真的需要法治,需要一個敢於出來穩定民心的官員。自己的父母是人,那裡千千萬萬的老百姓也是人。就算不是為了皇帝,不是為了朝廷,不是為了國家,為了那裡的老百姓也要去。

石雄是知道秦泰脾氣的人,知道自己來錯了,不應該把福建的實情告訴秦泰。秦泰是一個不怕死的官員,一個把低賤的老百姓看做比皇帝還要重要的另類官員,這樣的人怎麼能坐視老百姓受苦呢?當年在京城,石雄說了一句“江山為重。”馬錶說了一句“君民同心,其利斷金。”沈青雲說了一句“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秦泰卻說“君為輕,社稷次之,民為重。”當時大家就知道秦泰是一個不把皇帝放在眼裡的人,他心裡只有眾多人都看不起的黎民百姓。石雄的忠告,只有過是一種規勸皇帝的話。馬錶的思想停頓在皇帝重視老百姓,雙方合力抗敵。沈青雲算是大膽了,說出了當年魏徵勸告唐太宗李世民的話,要皇帝注意民間動向,善待老百姓。秦泰的思想簡直忽視皇權,老百姓的意願就是最大的要求,老百姓覺得明朝不好,就可以換了這個朝廷,更不用說是一個嘉靖皇帝了。這種理念現在已經沒有人敢提了,特別是嘉靖皇帝當政的幾年裡,多疑、猜忌心很嚴重的嘉靖皇帝絕對不能容忍這種觀點。

石雄知道自己不能說服秦泰了,就默默地離開了秦泰的房間,沒有打攪正在思考的秦泰。臨走的時候,石雄留下了兩張紙條。一張是一千兩銀子的銀票,是石雄最大的援助了。石雄覺得自己不應該叫“石敢當”,比起秦泰石雄只是一個懦夫,一個只顧著妻兒的無用之人。他已經準備離開南京,棄官不做回家務農,終生不再經歷官場。另外是一張忠告,忠告秦泰要去福建的話,一定要做好所有準備。去福建必須準備三件事情,第一,帶上足夠的人手,不但可以保護自己,也可以穩定地方。第二,帶足所要的銀子,有了銀子就可以買武器,招收人手,恢復地方經濟。第三是帶足糧食,福建經過倭寇和俞大猷部士兵的清洗,已經沒有糧食了。石雄離開福建的時候,一些地方已經開始吃人了。一些人實在餓得受不了了,就把別人剛埋下去親人挖出來吃。估計不用多久,死人吃完了,就會出現活人吃活人的現象了。所以有了糧食才能穩定民心,才能使老百姓聽秦泰的話。士兵、銀子、糧食缺一不可,哪一樣沒有準備好的話,都不能上路去福建。反正秦泰現在兼任著福建兵備,管招兵。兼任著福建糧道,管徵糧。兼任著佈政副使管銀子。兼任福建按察副使管刑獄。等召集了人手,有了足夠的糧食,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