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事情。要是一個北京六部的官員,調到南京的話,就算是升一級調動也是吃虧的。
所謂六部就是主管國家禮儀和科考的禮部,官員升遷的吏部,軍隊武官升遷和後勤管理的兵部,主管全國刑罰的刑部,管理全國財政的戶部,以及國家重大工程製造工部。同樣是六部,地位也有高低。禮部是有名的窮衙門,分管教育和禮儀,有點像現代的教育部和外交部。“君子固窮”,窮才有骨氣和正氣。要是讀書人都腦滿腸肥的話,誰會相信官員的清廉?吏部是最尊貴的六部衙門,權力巨大,有點像現在社會的組織部。掌握著大明五品以下的眾多官員的升遷和考核,有權利建議朝中官員的重要任免。兵部雖然威風,但是日子也不好過,受著軍方和內閣的夾板氣。相當於現代社會的國防部,但是沒有調動軍隊的權利,是一個有名位沒有實權的的衙門。戶部相當於現在的財政部和各大央行,是國家的“錢袋子”,也是皇帝不斷以公謀私的重要下手部門。刑部的許可權算是比較大的,無論是地方案件還是重大要案,刑部都有權利偵破和插手。只有不涉及到皇室或者謀反,刑部都有權利單獨組建專案小組辦案。工部最窮,戶部雖然也不寬裕,但是總管著“錢袋子”,多少有一定的週轉機會。工部卻是一點辦法也沒有,有工程就要做,材料費和人工,都需要戶部的再三稽核後,才能發放。工部最怕一件事情,就是戶部要工部自行先墊付,事後再結算。這樣的話工部不但沒有任何利潤,而且還會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煩。禮部的“貧”、吏部“貴”、兵部的“武”、刑部的“威”、戶部的“富”、工部的“賤”,組成了大明的最高分支機構的“威武富貴貧窮”。
秦泰回到南京城後,馬上回到自己的房間換上自己的官府,趕往南京刑部衙門。南京城裡的官府很奇怪,他們一字排開,沒有一點分散的。中間是南京城裡最高建築舊皇宮,左邊是六部,分別由左往右是工部、禮部、吏部、戶部、兵部、刑部。右邊是地方官員的衙門。從左往右是原兩江總督府、現改名為江南總督府的胡宗憲的衙門。然後是江蘇巡撫府、江蘇布政使司、江蘇按察使衙門、江蘇糧道衙門、江蘇鹽道衙門等等。衙門在一起有在一起的好處,也有在一起的壞處。一隊巡邏計程車兵,從左邊走到右邊,再從右邊走到左邊,就這麼就可以保證衙門門口的安全了,這是一個大好處。壞處就是這麼多衙門在一起,官員們上下班不方便,經常發生轎子和轎子相撞事件,發生古代版的“追尾”事故。還有就是聲音吵雜,有時候比菜市場還要吵。
第五回 白兔戴冠五
秦泰在去南京刑部的路上,就知道南京刑部不會有什麼好事。到了之後,不一會兒就印證了這一點。像秦泰這種六品小官,不需要南京刑部尚書大人親自接見秦泰,來人不過是一個從四品的南京刑部郎中。“郎中”不是指一般意義上的大夫,而是一種職務名稱。六部每一個衙門都有一個尚書、兩個侍郎、八個郎中、十二個主事或者又稱為員外郎、若干師爺和管事組成。刑部提刑司屬於“管事”級官員。北京刑部加上南京刑部,一共有兩名尚書、四名侍郎、十多個郎中。派一個郎中來見秦泰,算是待遇不低了。
這個郎中好像沒有正眼瞧過秦泰,秦泰也好像沒有按照規矩給這個郎中應有的“紅包”。這個郎中就直接丟下一份卷宗離開了。
秦泰確定郎中走了之後,才撿起地上得多卷宗。裡面有幾份任命,他們已經決定了秦泰將來的命運。秦泰早就知道光是申斥是不可能的,貶職幾乎成為了一件不可避免的事情。
在這份卷宗裡,第一張是秦泰的忘年交北京刑部侍郎張居正的命令。這時候秦泰不知道,張居正已經調往北京兵部擔任兵部的右侍郎,主管兵部日常事務。這份命令是張居正在刑部的最後一份命令,剛好是給自己好友秦泰的免職命令。張居正以北京刑部的名義,免去秦泰刑部提刑一職,但是沒有權利免去秦泰刑部科道監察的權利。也就是說從這時候開始,秦泰就沒有複核地方案件的權利了。
第二份是北京吏部的命令。雖然北京刑部和南京刑部都是刑部衙門,但是沒有從屬關係,所以必須經過吏部的任免才有法律效應。北京吏部同意免去秦泰北京刑部提刑職務,檔案卷宗隨即調往南京吏部。
第三份是南京吏部的命令,上面寫著任命原北京刑部提刑秦泰為南京刑部官員。上面沒有寫具體的職務和品級,不知道算是升遷還是貶斥。
第四份是南京刑部的任命,“原北京刑部提刑秦泰因為不尊上命,私自違制辦案,所以就地免去原有職務,發往南京刑部。南京刑部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