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祥瑞”啊、“大正”啊都出來了,看得胤礽眉頭一聳一聳的想罵娘,這都是些什麼年號啊?
最後,皇帝同學挽起袖子,親自定下了一個年號“長泰”。官方解釋是:咱們不玩虛的,目標就是長長久久地國泰民安。皇帝口頭:“蒙元之時,國號響亮,年號至正,國運不過百年。何也?不恤民!朕非如此主,國以民為本。”
皇帝內心:我正得不能再正了,不用表白。
行了就是它了吧,咱們也不想折騰了。當下準備詔書,準備鑄錢的模具,準備正旦朝賀等等。
這時內務府也適時稟告:“先帝之遺妃,惠妃、宜妃、德妃、榮妃待改元后遷居藩邸,各人隨侍之太監、宮女亦擬定名單。寧壽宮各處房舍已整修完畢,只待搬遷。”
胤礽點點頭:“知道了。”
—————————————————————————————————————————
皇帝發了善心,弟弟們大多數是高興的,先帝遺妃們大多數是高興的。
除了某些人。
沒兒子的沒念想了,沒說的,住寡婦集體宿舍去了。這有兒子的,心裡也不好過。
比如良嬪。
擱了你,你也彆扭啊。惠妃是誰啊?康熙的小老婆、允禔的媽,這話不假,可她還有另一重身份:允禩的養母,良嬪幾十年的上司,現在級別還比良嬪高。
好麼,自己生的兒子,還沒受過兒子媳婦的供奉呢,又讓她橫插一腳。
要說良嬪心也不壞,不是非要讓兒子趕惠妃走,如果沒有惠妃,老八不一定能得到那樣的培養,老八結識的很多人,都是因為老大。
可這問題它是這樣的,如果是良嬪自己說,唉呀,你兒子判了無期徒刑,你沒地方去,留在宮裡怪尷尬的,你養過我兒子,你到他那裡住兩天吧,反正我現在也出不去。人情是自己做出來了,還帶上一點點自豪感和優越感。
現在呢,都沒人問過她的意見,就把事情給決定了,良嬪能不鬱悶麼?
這傢伙好麼,等自己能出去了,兒子家裡已經有一個婆婆了,自己算什麼呢?旁人出宮吧,都是由副轉正,自己這出去,還是副的!
不帶這樣欺負人的!
可皇帝就是要這樣欺負你,你還能怎麼的?良嬪虧都吃了,只好表現得大度一點,有些話連親兒子都不能說得太明白,只好往肚子裡咽了。
這個時候,也沒什麼人關心她的感受了。允禩夫婦倒是來看過她,並且承諾,三年後,良嬪出來的時候,一定盡力侍奉,話裡話外的意思,您就是晚出來一點兒,也是我親媽,不會讓您受人轄制的。
良嬪還要說:“惠妃對你不錯,咱們得有良心。”
除此之外,惠妃也過來表示了感謝,良嬪也笑著說:“您養了他這麼些年,他侍奉您還不是應該的麼?”
除此之外,再沒人關心這事兒了:大家各有前程要奔。
在宮裡呆了幾十年了,多少攢下了一些家當,大多數是要打包走的,當然,有一些也是要贈人的。相熟的還沒有離宮的人、身邊侍奉的人,最主要的不能忘了某些中心人物。
比如新君一家子。
皇后是這個帝國的女主人,她不會缺了好東西,但是心意還是要有的,必須備一份大禮,在她正式典禮的時候送出。大公主烏雲珠小朋友,雖然還沒有正式封號,誰也不能看輕了她。對她好,也是給她父母一個好印象。弘晰的妻子是外孫女兒,也可以留一點紀念品。
對了,到了兒子那裡,給兒媳婦、孫子孫女兒的見面禮也不能忘了啊!
哎呀,還有最大的一件事情:大家是要等過完元旦,皇后的冊封禮過了之後才能搬出去的。咦?我的禮服呢?
四妃的地位崇高,資歷老、地位高,貴妃還沒她們入宮的時間長呢,底下的就更不用說了,她們又都有兒子,有她們帶動,整個東西六宮,一片鬧騰。更戳陰暗人士的肺管子了。
這陰暗人士裡,就包括了新任皇后。
做皇后不好麼?當然好!
但是,後面還有許多麻煩。什麼待遇提高了,宮女要用十人,還差人待挑。什麼太監要一個大首領兩個首領外加十二個一般太監,缺額比較大啦。什麼搬到坤寧宮去要怎麼佈置啦,什麼皇后要選侍婦,很多人競爭得頭破血流啦,等等等等。
這些都不是什麼大事,新皇后只關心一件事情:她的丈夫對她的新住處有牴觸心理。
一片忙碌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