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亞健康的皇帝,其比例實在高得離譜。不可以完全放心。
那自己親自執教鞭呢?也不行!
在這一點上淑嘉是有自知之明的,如果這會兒她不是在這個位置上,她還是有把握教出個好孩子來的。問題是,她現在處在皇家,還是在教兒子,水平不夠啊!向後宮眼光看前朝,會坑死兒子的!真誠地說一句,看看21世紀,各國政要,還是男性居多。她的孩子裡,男孩子居多。
孩子的健康成長,是各方面因素共同影響的結果,她不可能代孩子們走完剩下的人生道路,就要學會及早放手,儘早培養他們的自立能力。
在淑嘉關心子女教育問題的時候,前朝也沒安靜下來。皇帝很忙,皇帝的親戚們很忙,大臣們也很忙。新帝登基,百事待辦,只是礙著今年的年號還是康熙,許多動作都不能做。
但是!馬上要新年了,可以大展拳腳了,大家都很興奮。
皇帝很興奮,他記了多年的黑賬終於可以清算一下了。
宗室很興奮,皇帝的兄弟們可以接自己的母親去養,皇帝的輩份好歹降了一輩,不是那種絕對壓制了。新皇帝登基,怎麼著也要安撫一下大家,升個爵啊、給個恩惠啊。
大臣們也很興奮,改朝換代,正是逢亂出頭的大好時機。
呃,在這個大好時機裡,你一定不要做錯了事。這個做錯事,不是指站隊問題,事實上,這會兒也沒什麼站隊問題,除了皇帝,你還能站在誰那一邊兒?這個做錯事,是多管閒事。
可以說,放先帝后宮出妃,允許她們跟兒子一起住,是一件大好事,大恩典,少有的德政,連言官們也只有誇獎的份兒。當然,這年頭的言官,有骨氣一點,敢多管閒事一點的人,已經不多了。
就算你想反對,但是你要想好了,要罵的可不止是皇帝一個人。皇帝的兄弟們在宮門外頭抻長了脖子在等親媽呢!如果說皇帝還要維持一下個人形象,而且他又沒有親媽押在別人家裡(已經天人永隔了),被你一拿出點什麼先帝的老婆不能放出來之類的理由一說,皇帝就會收手,然後你就得了個直言極諫的美名的話,皇帝的兄弟可不是那麼好對付的。
他們人多,人一多,還是未經選撥的,素質就會參差不齊,保不齊就有一兩個危險份子。咳咳,這又是一個,嗯,有點野蠻遺風的民族,康熙對兒子的教育是很給力的,除了個別人,他們的武力值還頗高,一不高興撥刀把你砍了,理由是你不讓他養他親媽,這道理放到天邊兒上都能說得通。你白死,他照樣能把老媽接出去。
算了算了,早就認慫了,從剃髮易服的那一刻氣,讀書人的風骨就扔到陰溝裡發了黴。還是繼續混日子吧,乖乖地,聽皇帝的指示辦事就好。
在一片讚譽聲中,高階官員們還有一件事情要做——快過年了,過年就要改元。這是一件大事,這不是沒有年號(至少沒有流傳下來)的夏商周,也不是皇帝換年號比換老婆還勤的前幾代。自打明朝開始,基本上就是一帝一年號,這是要用一輩子的,一定不可以馬虎!
於是,一堆高階官員與皇帝、宗室一道,商量新帝年號問題。
這是一個難題,曾經有過一千多年皇帝換年號比換老婆還勤快的歲月,其中還包括大分裂時期,同時存在數個國家,它們每個國家都有一套年號。想不重樣,實在太難了!
年號當然要起個好聽的、有吉祥喻意的,但是常用漢字三千,有吉祥意思的也就那麼多。排列組合的方式當然多,但是有些語句不通順,也不能用。
禮部等處與有關部門、人員,討論了兩個月了已經,還是沒有定論,今天,接著討論。
大臣們進行了初步的篩選,首先,把歷代年號列出來,這個不可以重樣,然後再對吉祥字號進行排列組合。再擇出若干年號,等候皇帝挑選。
胤礽在某些事情上還是龜毛的,已經否了兩次提案,把禮部折騰得不輕。
這一回,是必須儘快定下來了。定了這個,禮部還得幹別的事情,比如,擬一擬先帝家後宮要升職人員的嘉號,再比如,擬一擬皇帝家小老婆的封號,又比如,皇帝要給某些弟弟升一升,給他們個王位,那又得再擬嘉號。
通常情況下,年號裡含個“正”字啊、“永”字啊、“安”字啊、“元”字啊、“大”字啊、“至”字啊……真不幸,這些字由於使用頻率過高,幾乎各種組合都用過了,想有創新,還是符合皇帝心意的創新,太難了。
大家拿出考科舉的精神來繼續鑽研,又擬出了一堆的年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