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也會大失所望。
這幾年下來,文定早已不再是那隻知低頭往前,也不管是不是會撞上厚牆的愣頭青了。
看的出這位白髮長者,對包括巴王與公子斐在內的那些本城權貴們,並不是十分的敬畏,甚至於從他口中,可以聽到些不屑的意味來。
這世上的人哪怕是相隔的再遠,脾性依舊是會有其相近之處,這白髮老翁就如同外面那些不容於朝廷、不容於權貴的清高之士似的,總是對當權者有著諸多的不滿,對權貴們的榮華則是不住的冷嘲熱諷,時不時的還會說出幾句驚世之言來,可正是這些人,往往都能得到低層百姓的愛戴。
自己等人如今是寄居於他人屋簷之下,文定可不願得罪於本地的百姓,惹上是非,忙撒了個小謊道:“小的這幾日裡數次聽人說起,將軍祠乃是本城一處不可不來的神聖所在,是以今日特來瞻仰一番。”
聽聞將軍祠在別人口中是如此的重要,香客們自是欣喜不已,連白髮廟祝那張嚴肅的臉上也露出一絲春色,欣慰的道:“總算是他們這些個大人們還有些良知,還知道這巴子國是仰仗誰,才有機會綿延至此的。”
文定對這將軍祠的來歷可是充滿了好奇,趁著廟祝喜形於色之時,藉機問道:“將軍的威名,小的只是聽人匆匆談起過,關於將軍的平生事蹟卻知之甚少,不知老伯可否為小的敘說一二?”
作為將軍祠的廟祝,乃至於將軍的平生事蹟自然是不會有人熟穩如他而向那些晚輩們敘述將軍的事蹟,也是白髮廟祝平日裡做的最多的一件事。
廟祝輕輕拐動著自己那幾絡雪白的鬍鬚,眼神開始變得迷離,彷彿看到的不再是這些活生生的百姓,而是那早已逝去的英靈。
此情此景,周圍的百姓早就是習以為常,自覺得圍坐成一團,為白髮老翁空出一塊空地來。文定初時還不曾領會,還是身旁的一個男童偷偷扯動他的衣袖才醒悟過來,也和大夥一般席地而坐。
漫漫地,廟祝張開了嘴,聲音似乎也透著一股憂鬱:“那是在距離現今大約二千多年之前,當時,我巴子國萬千臣民還生活在外面的大千世界,夷水兩岸佈滿了我國先輩們漁樵耕種的足跡,在夷水的滋養下,先輩們過著田園牧歌似的富足生活,江州更是這世上最為繁華、最為宏大的都市之一,而當時巴蔓子將軍擔任著我國的大將軍一職。”
“有一年,一幫叛臣賊子興風作亂,趕走了大王,殺戮了無數的臣公,驅散了營中的官兵,殘害我黎民百姓,把好好一個巴子國攪得暗無天日。百姓們盡皆難以存活下去,對那些個歹徒都是深惡痛絕,可他們連大王都能驅走,虎責營都可以遣散,百姓們有何能耐可以奈何得了他們呢!”
“眾人只好齊齊向巴蔓子將軍求援,說道:‘天塌得有長者出來頂,就請您重新收拾破碎的山河吧!將軍。’雖然巴蔓子將軍亦是憂愚國民之苦難,然而巴蔓子手下的將士也已是亡的亡,散的散,實在是孤掌難鳴。”
“他兼權熟計了良久,能解燃眉之急的辦法只有一個,那就是請求強大的鄰國出兵援助。那時我巴子國有一領邦,號為楚國,國土廣大,兵員充盈,光是將領便不下千員,最重要的是與我巴子國多有姻親往來。將軍暗藏寶劍,裝扮成落難的百姓,順夷水而下,晝伏夜行,不辭勞苦,好不容易到了楚國的都城。”
“這時侯,他的衣服褸褸,已遮不住身體,草鞋早就磨穿,腳都露著骨頭,鬍子頭髮老長,活像個行乞之人。可他一心急著救國於水火,也就什麼都顧不得了。他連夜會見楚王,直哭得兩眼滴血,訴說祖國、百姓下遭受的苦難,請求楚王派兵去援助水火中的人們。
“楚國和我巴子國原是友好鄰邦,又有姻親之僅,按說一方有難,另一方應該毫無保留的竭力幫助。可巴子國當時已然是滿目瘡痍,楚王怕即便是一時間將巴國王室扶持起來了,日後也是無力迴天,再加上原來時不時兩國之間還有些小摩擦,讓他更是舉棋不定,露出難色道:‘既已國破家亡,派兵過去又有何用呢?將軍不如留在我楚邦,日後榮華富貴,絕不會比將軍在彼邦時短少半分。’”
“楚王乃是真心誠意的相邀,可是將軍卻不為所動,繼續請求道:‘大王明鑑,在下之所以跋山涉水的來到鄭都,乃是應巴子國舉國上下萬千臣民的請求,正是因為人心尚未亡去,所以外臣方才敢來請兵。順人心者,敗能轉勝;逆人心者,勝亦會敗。只要上國能助一臂之力,叛亂不難平息。’”
“巴蔓子將軍的話說得懇切,環環入扣,絲絲入理,可楚王依舊在猶豫不決,最後開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