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部分(3 / 4)

小說:厚黑學 作者:賴賴

這麼做,當然可以。不過,我要辭職,因為我不願意和做過這種事情的人一起工作。”“快別這麼說。”“不,無論如何我都不能同意。我認為這個店今後還要做更大的努力,可是若只因某人對店裡很有用處,老闆就以溫情主義對待他,我認為不會有好結果。老闆既然決定這樣做,就讓我辭職吧。”老闆沒有辦法,最後終於把那個人開除,後來這家腳踏車店發展得很好,成了當地的名店。這種話作為學徒的松下幸之助該不該說,當然還有商榷的餘地。可是他的這種嫉惡如仇的性格以及堅持不懈的精神,都為其今後的成功打下了基礎。正如松下幸之助自己所總結的那樣:“現在回想起來,我當時的態度的確有點兒過分。但當時我有這種精神,同時也有實踐的力量,表示我很年輕。這完全是按照自己的意思所做的事。”

“如此看來,能依照自己的意志做事,只有十分之一的機會,其他十分之九都是冥冥之中已經決定了的。”

企業決策,當斷就斷

企業決策是指為達到一定目標,對制定或選擇行動方案和對臨時出現的特定問題經過反覆考慮後做出“拍板”決定的一種領導行為。在激烈多變的商戰中,企業家不允許有許多的優柔寡斷,需要的是果斷地對一個又一個面臨的緊迫問題做出決策決斷。正如松下幸之助指出的那樣,商家不能貽誤戰機,貽誤戰機就意味著利潤的流失、客戶的減少,甚至是生意場上遭受滅頂之災。而松下幸之助自己在電腦投資計劃上的突然撤退就表明了他對市場的敏感與白熱化競爭中頭腦的冷靜,可作為企業家決策的一個重要樣板。

1964年,松下公司突然宣佈放棄發展大型電腦的計劃,開始確實令眾人迷惑不解。因為這時的松下公司已花掉五年時間,投入了十幾億資金進行研究開發,眼看就要收穫了,為何要放棄不幹呢?原來,松下發現,電腦市場的競爭日趨白熱化,僅在日本就有富士通、日立等公司在做最後的衝刺,如果此時松下再加入,也許會生存下來,但也有可能導致全軍覆沒,這就等於拿整個公司下賭注。所以,面對這樣的市場形勢,他毅然決然做出退出爭奪電腦市場的決策,這實在是一次清醒冷靜思考後的勇敢大撤退。

在激烈的商戰中,有許多情況真假難辨,不知後果如何,這時,要做出一項正確的決策,除了商人的魄力,還要靠進行實事求是地科學預測和分析,而離開這一點,就是“盲目”,就是“冒險”。

融資借款,巧渡難關

在舊中國的航運史上,像虞洽卿經營的“三北”公司這樣發展規模之大、速度之快的民營企業是極罕見的,然而這一切多賴虞洽卿善於借款的本事。

多年來遊蕩商場、熟諳世故的虞洽卿自有一套借款的妙法。他總是先購進一批廉價的破舊輪船,掛牌成立數個小航運公司,然後以這些小公司的名義分別向銀行借款,款一到手,便用於解自己之難。1919年五四運動後,他利用中國人抵制日貨的機會,低價購買日輪,為此他先組織了一個興寧公司,以該公司的名義向北洋政府借款,買進了“興寧輪”為自己狠賺了一筆。

虞洽卿借款總是鑽空覓縫,從不肯放過任何一個機會。1919年2月,北京政府代表朱啟鈐,南方政府代表唐紹儀、岑春煊在上海舉行南北議和。

這本是政界之事,可虞洽卿卻盯上了北方財政次長李思浩。虞與李本是同鄉,關係不錯,可虞偏不願自己開口去借錢,而是讓自己的密友陳昆初出面。陳昆初星夜登門造訪李思浩,故作十分誠懇地為李獻計獻策。陳對李說:如今南北雙方對峙,勢不兩立,要想謀取和平,必定要取消一方政府,因此這次上海議和十分關鍵。為了壓倒南方,北方代表團應該先聲奪人、廣造輿論,取得各地尤其是上海有聲望的知名人士的支援。

李思浩覺得很有道理,便請陳昆初指點一二。陳昆初見李思浩心已動,時機成熟,便開始大談虞洽卿在上海商界頗有名望,舉足輕重,尤其在租界有極大勢力,如果請他出面,一定會得到上海各界的普遍響應。李思浩十分相信,便請陳昆初幫忙與虞洽卿聯絡。陳昆初故作為難地說,虞洽卿因商務上資金一時難以週轉,恐怕一時無暇來顧及此事,如能幫他介紹交通銀行總經理錢新之貸款30萬元,幫虞洽卿解除後顧之憂,他自然會為北方政府全力奔走。李思浩見話已出口,不好推辭,只有答應下來。

就這樣,虞洽卿略施小計,便輕而易舉地從交通銀行提走了30萬元借款。其謀劃之精細,運籌之微妙,使不少商界老手也只能望其項背、自嘆不如。

後來,由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