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部分(3 / 4)

小說:厚黑學 作者:賴賴

一個豐饒的秋天。此時,延生護寶液在全國市場上一片旺銷,滿目望去都是飛龍的廣告“新生活的開始”,各種桂冠也頻頻地飛到保健品王國的新任霸主姜偉的頭上。這時又傳來訊息,說飛龍在香港上市有望。

姜偉興沖沖飛赴香港。當時飛龍的賬面利潤有兩億元,儘管貨款大量被中間商拖欠,但在財務人員的“排程”下,飛龍的賬表放到中國的金融市場上去肯定不會比任何一家遜色。

可是,就在香港,春風得意的姜偉平生第一次遭遇質疑。

香港的律師告訴姜偉:“賬面上的利潤沒有意義,在香港,八個月的拖欠即為壞賬。”

在上市包裝期間,香港律師行一共提出2870個問題,姜偉一多半答不上來。此刻,自我感覺一向良好的姜偉才隱約意識到:“人家有一條沒有直說,就是總裁不懂、集團也沒有人懂國際金融運作。”“當聽說飛龍集團在香港上市有希望,我差點兒上了天,可在香港呆了一段時間,備受煎熬,再也興奮不起來了。”

最後,香港人給飛龍下了診斷書,看出四大隱患:沒有可信的長遠發展規劃;沒有硬碰硬的高科技產品;資產不實且資產過低;財務管理漏洞太大。

儘管香港方面的診斷書下得很重,可是上市的運作還在繼續。到1995年3月23日,飛龍集團終於拿到了在香港聯交所上市的獲准文書。但是,在4月18日,當飛龍上市進入倒計時的時候,姜偉突然做出了一個讓所有人都大吃一驚的決定:飛龍放棄上市。歷經六個月的折磨,耗資1800萬元,姜偉帶著一套規範的財務報表和評估報告,飛回了瀋陽。

沒有第二個中國的企業家會做出這樣的決定。姜偉的天真和詩人氣質在這件事上暴露無遺。

放棄香港上市,在姜偉的經營生涯中造成了巨大的創傷。兩年後,有記者讓他填寫一份“姜偉性格透視”的問答表,在“最大遺憾”一欄中,他寫上了“失去香港上市機會”。

表面上看,姜偉的遺憾是因為上市受挫使飛龍喪失了一次融資的機會,然而更深層次地分析卻可以發現,這次受挫的打擊似乎要更大、更致命。在與香港實業界及跨國公司代表的接觸中,姜偉突然發現了飛龍公司的粗糙和“原始”。

飛龍集團是他一手哺育出來的企業,他為此傾注了所有的熱情和智慧,然而面對那些兩千多個回答不出的問題,他突然產生了一種難以言表的自卑感,也突然失去了以往的自信和經營的激情。

於是,過度的自卑與過度的自信相交織,必然會生髮出種種過激的行為。過度自卑,是因為他發現了中國民營企業的不規範;過度自信,是因為他認為這次放棄決不意味著永遠放棄,遲早一天他姜偉還是要回到香港聯交所的。

跟那些草莽出身、知識層次不高的企業家不同,姜偉是一位知識分子出身的、非常善於反思和思考的企業家,我們可以將這次香港上市的受挫經歷看成是他日後不斷反省和自曝失誤的誘發源頭。

四、三步敗棋飛龍墜地

當企業處於超常規的加速發展階段的時候,一切的危機都會被速度所掩蓋。可是,當進入持續穩定期後,所有的弊端和矛盾馬上會一一地暴露出來。

所發現的事實讓姜偉寢食難安:飛龍集團的財務現狀是隻管賬目不管實際,佔用、挪用及私分集團貨款的現象比比皆是;飛龍集團的廣告策劃如一盤散沙。分公司經理隨心所欲,無效廣告氾濫成災,總部對廣告的支出完全心中無底、調控無力;內部創業激情渙散殆盡。當年那些與他患難與共的“開國元勳”們的經營思路已經跟不上飛速發展的形勢,他的老母親、兄弟姐妹佔據機要崗位,近親繁殖、裙帶之風顯露無遺。

姜偉百思不得其解:為什麼一家公司成員平均年齡只有28歲、創業時間不過四年的企業,會那麼快就發出了腐朽的“吱呀”聲?面對一個日益龐大起來的帝國,姜偉和他的部下一樣的手足無措。

自出山以來從來沒有挫折感的姜偉陷入了巨大的失望和迷茫之中。1995年6月,就在他放棄上市飛返瀋陽的數日後,這位中國企業家群體中最具詩人氣質的企業家突然在報紙上登出一則短短的公告:飛龍集團進入休整期。7月,他向內部員工發出“手諭”:改造企業,不成功,毋寧死。他提出在飛龍集團“進行一場深層次和本質的休整”。

至今視之,姜偉的這次衝動而缺乏深思熟慮的公告和“休整”,是飛龍走向衰落的最直接的原因。

飛龍當時每月尚有數千萬元的銷售額,遠沒有到難以為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