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議論紛紛,獻計獻策。
徐海東坐在牆角,一直沉悶不語。他低頭思索著:既然省委已決定打城鎮。也確屬必要。但是,英山不能打。那麼打哪兒呢?突然,他說:“英山不能打!”
會場上所有人的目光全都集中到徐海東身上。如果是別人說出此話,也許大家不在意。是紅二十五軍軍長徐海東提出反對意見,他在軍事上的指揮才能已被大家所共識和佩服,這就不能不引起大家的注意。
“為什麼不能打英山!打下英山的政治意義你知道嗎?”有人質問道。
徐海東沒有計較別人的態度。何況現在的省委,民主氣氛要比過去好多了。徐海東的好多意見與建議,只要是正確的,大多數人同意,往往都能得到實施。
“英山城的情況我瞭解,我曾經偵察過。城裡駐著敵人四十七師一個主力團,還有二十三個民團。敵師長上官雲相我也瞭解,他狡猾得很,早有準備不是輕易對付的。且部隊裝備精良、工事堅固、碉堡林立、火力猛烈。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冒險打攻堅戰,是以我之弱攻敵之強,必然造成重大傷亡,對紅軍很不利!”
“哪有打仗不傷亡的?怕傷亡就不要打仗了。只要打下英山,有些傷亡又怕什麼!政治影響比部分傷亡更重要呀!”有人不耐煩地說。
“不對!不必要的傷亡決不是紅軍的目的。打下一個無用的英山城,難道要我們的紅軍戰士用鮮血來換麼?七里坪的教訓我們不能忘呀!”徐海東據理力爭。
“但是,我們也確實有可能、也需要打下個城市,解決一下物資藥品匱乏的困難啊!”省委的一個領導沉默了好半天說。
“那也不一定非要打英山,去以卵擊石呀!可以攻打另外的城市嘛!”徐海東緩和下來說。
“打哪個城市?你說可以打哪個城市?”會場上的氣氛有些活躍,馬上有人跟著問。
參加會議的省委委員們,再次把希望的目光投向這位智勇雙全、值得信任的紅軍軍長身上。
徐海東和挨著他坐的吳煥先交換了一下目光,吳煥先會意地點了點頭。
徐海東站起身,清了清嗓子,不慌不忙地說:“我和吳煥先政委商量過。要是攻打城市,也必然避重就輕、出其不意。根據我們得到的情報,太湖城內現在兵力空虛,沒有敵人的正規部隊,只有幾個民團把守,沒有堅固的工事,也沒有什麼防備。因為太湖深入敵人後方,距離我們的游擊區較遠,敵人也不可能想到我們傳動產打太湖。”徐海東說到這裡,停了停,看大家都聚精會神地聽他講話,有的人還不時點頭稱讚。
他繼續說:“太湖縣城距安徽省府安慶較近,它是安慶的大門,從前是一個府,物資豐富。如果打下太湖,不管是物資上,還是政治影響上,都比英山重要。所以……”徐海東最後斬釘截鐵地高聲說道,“奔襲太湖!”
會場上沉悶的氣氛完全沒有了,委員們暢所欲言,議論紛紛。
“這個主意不錯,打太湖比打英山好!”
“這不是捨近求遠嗎?”
“奔襲太湖,打他個措手不及,比打英山有把握取勝!”
“太湖周圍的敵人也少,敵人增援也較困難!”有人看著地圖說。
……
經過反覆討論,最後省委會議形成一致意見:同意徐海東提出的作戰方案——奔襲太湖。
9月3日中午。英山東北的楊柳灣。
秋日的中午,天晴氣爽。樹葉在微風的吹拂下,唰唰作響。
軍部通知,各連隊五點鐘前吃完晚飯,準備出發。
炊煙四起,飯香四溢,一縷縷青煙升向空中。
黨團支部會,紅軍士兵委員會,紛紛在大樹底下的蔭涼處,熱烈地召開著,深入進行政治動員,抓緊作好戰前的一切準備工作。
徐海東精神抖擻,手提馬鞭,信步在各連隊之間,看看有什麼問題。
戰士們說:“沒什麼問題,趕快與敵人打吧!我們手都癢癢啦!”
“仗是有你們打的!但現在你們要準備先走路,走很遠很遠的路!”徐海東微笑著說。
“走路!英山這才幾十裡,不怕走!”
“不是打英山,是奔襲攻打太湖!”
3日17時。夕陽西下,秋風習習。紅二十五軍全體指戰員,各個精神煥發,信心百倍,排成整齊的四路縱隊,在軍長徐海東、政委吳煥先的率領下,從楊柳溝按時出發,向太湖方向挺進。
只聽刷刷刷的急行軍腳步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