溜鬚拍馬無所不用其極的作死型人才來撫慰他時時刻刻矯情易受傷的心靈。只要他倆抱團,就別出來禍害旁的人了,例如忠心耿耿併為他們操碎了心的他。
而事實上,也真就按著陳槐想的那麼來了。
經過一夜和諧的床單運動,皇帝的心氣兒明顯順過來了,也不再彆彆扭扭四處撒歡地跑馬,成天和沈如意膩一塊兒,不是一塊兒坐馬車,就是一塊兒騎馬,再不然像陳槐似的坐著兩人抬的露天軟轎,要多愜意有多愜意,以至於直接導致大部隊行進速度變慢。
最後皇帝乾脆一不做二不休,頂著大臣們無數像磚頭一樣砸過來的奏摺,硬是將大部隊再度拆分,只在身邊留了五百士兵隨行,其它人員一律急速回京。
皇帝領著貴妃一路走走玩玩,看山玩水不亦樂乎,成天笑眯眯的,倒是難得一覓的極度甜蜜時期,事實上已經甜的有些讓人看著就齁人了。
原本回京只需要半個月,如今硬是一路走一路玩,一個半月還未回京。
皇帝不急,太監也不急,急死的是那幫子大臣。
他們認識的章和帝,少年天子循規蹈矩的日子顯然已經一去不返,短短登基不過兩年,從一個事事順大臣意的,發展到現如今不說處處和大臣擰著幹,但也沒好到哪裡去,成天在宮裡作死還不夠,這回更是不顧朝臣及太后的阻礙,從御駕親征名為清軍側,實則扯旗造反的寧王,一路下來自由奔放太過,徑自巡防邊關,作死作到了戰場上。
都是大晉子民,都希望大晉好,可是朝臣們或多或少想這一次讓皇帝吃吃虧,小敗那麼一場半場的,讓他見識見識不聽大臣言吃虧在眼前的道理,今後也不會剛愎自用,好好的皇帝不當非去關邊打仗了。
可是誰也料不到皇帝居然打贏了,不僅沒落了面子吃了教訓,反而在民間聲望暴漲,從個頑劣不堪的皇帝鹹魚翻身成了大晉的希望,民族的救星,被百姓親切地稱為‘常勝皇帝’。
好吧,至少大晉贏了,朝臣們默默地在心裡原諒了皇帝,只希望他上過戰場之後,見過戰場的殘酷,不要再去作死。
他是皇帝,他的職責是坐殿聽奏,廣納衷言,不是殺到第一線,保衛邊關。
他們大晉,拿得出手的武將有的是!
多皇帝一個不多,少他一個更不少!
事實上大晉的制度已經相當完善,皇帝不在京師,就由內閣五位元老運作整個國家機器,只有處事不決極大的事才千里馬飛去報給皇帝,由皇帝下最後的判斷,或者決定擱置容後再議。
可是為了皇帝早日回京,不要在邊關作死,剎時間內閣猶而未決的奏事多了起來,有的哪怕明明起草決定了的事項方案,也都一併派到皇帝處,一路從邊關到京師,奏摺數目成幾何狀疊加,一本本都表達了朝臣對皇帝無盡的思念。
皇帝跳脫的性子,好不容易出了一次宮肯定玩兒個夠本才回來,朝臣們倒是對這一條還算寬容,只希望他別玩兒的太野,乾脆連句話也沒有直接就不作皇帝,而去做個富貴閒人。
漸漸地訊息多了起來,整個京師都知道皇帝在某個小山村又認識了個女子帶在身邊招搖過市,之所以不回京,就是倆人膩膩歪歪正是情濃時,花前月下你儂我儂不要太濃。
要說皇帝也是夠了,自姜貴妃死了之後就一直像守身如玉似的不招其他妃嬪侍寢,足足七八個月也算夠意思了。
這要是在宮裡寵了哪個,朝臣們才懶得管,可問題是外面遇到的,家世人品什麼的都沒經過戶部層層佐證,連個位份都沒有就能勾著皇帝連朝政大局也不顧,把皇帝勾的七葷八素,是包括姜貴妃,以及之前諸位都沒有的。
趕情皇帝這是找了個禍國的妖姬啊,朝臣們在無數猜測中憤怒了。
磚頭似的奏摺砸不疼皇帝,朝臣們索性丟出了琉璃瓦攻擊,一天叫自家內眷向宮裡遞八次牌子紛紛求見劉太后,終於苦熬了小半個月,劉太后都要磨瘋了,再也受不住車輪戰術碾壓,親自給皇帝寫了封家信。
信裡劉太后把所有來自朝臣們滿滿的惡意悉數砸向了皇帝,各種含沙射影的昏君論產生了。
最後信裡濃墨重彩地呸了披著楚青青皮的沈如意一臉的唾沫星子,特地引述大臣們的禍國妖姬的評價,定了其不堪為帝妃的論調。(未完待續。。)
172 槓上
一眾朝臣摩拳擦掌地非要將皇帝這不務正業,沉迷女色的毛病給徹底治過來,免得以後類似這種作妖事越來越多,乾脆在最初階段就扼殺在萌牙裡,全了他們這一片忠君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