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產業結構變化率
反映區域產業結構隨時間的變化程度
9.產業結構效益(以工業結構為代表)
10.結構影響指數
11.效益超越係數
12.偏離……份額分析
反映區域產業結構的素質和效益的好壞
資料來源:整理自郝壽義,安虎森,等。 區域經濟學'M'。 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1999:232…238;郝壽義,安虎森,等。 區域經濟學(第二版)'M'。 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4:255…262。
在目前的區域產業結構定量分析中,採用較多的定量分析指標大致有以下八種:
(1)產業比較優勢度。衡量一個產業是否具有比較優勢,一般可選用〃比較成本〃、〃比較勞動生產率上升率〃兩個指標衡量。
比較成本的測度公式為:
式中,代表研究區域某產業產品的銷售成本;代表研究區域層次更高的區域同產業產品的銷售成本;B1代表研究區域某產業產品的比較成本。B1<1,說明研究區域該產業產品的成本低於高層次區域的平均值,則該產業產品具有比較優勢,B1小於1越多,該產業的優勢度越大;相反,B1>1,說明該產業的成本高於高層次區域的平均水平,不具備比較優勢。
比較勞動生產率上升率的測度公式為:
式中,L1代表研究區域某產業某一時期內的勞動生產率的年增長率,L2代表較高層次區域同產業同一時期內的勞動生產率的年增長率,B2代表研究區域某產業某一時期內的勞動生產率上升率。B2>1,說明研究區域該產業勞動生產率高於較高層次區域的平均水平,說明研究區域該產業具有比較優勢。B2<1,說明研究區域該產業不具有比較優勢。
以上兩個指標,分別是從投入和產出的角度來反映區域產業比較優勢的。兩個指標配合使用,可較好地達到目的。
(2)產業專門化率。其測度公式為:
式中,g1和g2分別代表研究區域某產業及其較高層次區域同產業的淨產值,Q1和Q2分別代表研究區域及其較高層次區域全部產業淨產值,X代表研究區域產業專門化率。Z>1,說明該產業是研究區域的專門化部門,Z值越大,說明該產業在研究區域中專門化程度越高,即集中程度越高,該產業的產品輸出規模越大。Z≤1,說明該產業不是研究區域的專門化部門。
(3)區位商。其測度公式為:
式中,j1和j2分別代表研究區域及其較高層次區域某同一產業部門的就業人數,b1和b2分別代表研究區域及高層次區域就業人數,Q代表研究區域某一產業部門的區位商。Q>1,則研究區域在某產業部門的集中程度大於其較高層次區域平均水平,是研究區域的專業化部門和產品輸出部門。Q值越大,則研究區域在該產業部門的集中程度越高。反之,Q≤1,則該產業部門不是研究區域的專業化部門。
產業專門化率指標和區位商指標都反映的是區域產業結構中專業化部門及其專業化程度的問題,只是反映問題的角度不同而已,前者用的基礎指標是淨產值,而後者用的基礎指標是就業人數。一個區域是否形成了主導產業,一個簡要的衡量指標就是產業專門化率或者區位商。但是需要說明的是,產業專門化率和區位商都只是反映了區域專業化的相對程度,並不能完全反映區域的實際專業化程度。產業專門化率和區位商大於1的產業部門可能總體規模很小,這一產業部門的專業化產品在區內所佔的比率將會非常小。同時,產業專門率和區位商只是反映研究區域與其較高層次區域在產業構成上的差異或相似程度,對於經濟實力較弱的區域而言,由於總體經濟規模較小,即使區域內某一產業部門的區位商和專門化率較高,但這一產業部門本身在其較高層次區域同一產業部門的總量中只有很小的比重,甚至低於別的區域中產業專門化率和區位商小於1的同一部門在全國所佔的比重。在這種情況下,這一產業部門就難以成為區域的主導產業部門,而真正能成為區域主導部門的專業化部門(Z和Q大於1),必須具有較大的規模,且在本區產業部門和全國相應部門中都佔有重要的地位。
(4)產業專業化係數。其測度公式為:
式中,Qi代表其產業部門i在整個產業中所佔的百分比,下標1、2分別代表不同的兩個區域,∑代表將兩區域相同產業部門佔其整個產業的比例差的絕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