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部分(1 / 4)

rstrand)的空間擴散理論等理論基礎上,首倡〃點…軸〃空間結構理論模式。在1984…2003年間,陸大道對該理論模式作了系統化研究,構建了一套完整的點軸系統理論體系。229

(一)點軸式空間結構的內涵

1。〃點〃的基本型別

(1)各級居民點和工礦區。在點軸空間結構系統的形成過程中,首先是出現工礦區,進而形成一定的居民區。各級居民點和工礦點是點軸空間結構系統形成初期階段的點的形態。

(2)各級中心地,亦即各種中心城市(鎮)。各級中心地是各級區域的集聚點,也是帶動各級區域發展的中心城鎮。

(3)集聚區。集聚區是擴大了的〃點〃或點的集合,是最高程度的空間集聚形式,是在發展條件優越,往往是高階軸線交匯地附近建設起來的人口、城鎮和經濟設施密集的區域(陸大道,1990)。230集聚區概念既擴充套件了〃點〃的內涵,也揭示了由〃點…軸〃到〃點…軸…集聚區〃這一區域空間組織變化的客觀規律。

無論〃點〃以何種形式存在,都是區域內人口、產業、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的相對集中地。一般而言,〃點〃即為區域經濟發展中的〃增長極〃,其已有的經濟規模和發展潛力都要較周邊區域相對突出,具有較強的極化、擴散效應,從而帶動周邊區域發展。

2。〃軸〃的基本型別

〃軸〃是指由交通、通訊幹線和能源、水源通道連線起來的〃基礎設施束〃。231 〃軸〃在結構上分為線狀基層設施、主體部分和軸線的直接吸引範圍三部分(陸大道,1995)。232線狀基層設施是以交通幹線為主體的基礎設施〃束〃。發展軸的主體部分是直接處於線狀基礎設施或其交叉點上的城市、工礦區、港口等。軸線的直接吸引範圍是軸線上的所有城鎮、港站直接集聚經濟要素的範圍。

根據發展軸的線狀基礎設施種類的不同,發展軸可分為沿海岸型(包括大型湖泊沿岸)、大河沿岸型、沿陸上交通幹線型、混合型發展軸。

(1)海岸發展軸。海岸發展軸指自潮間帶深入陸上約50公里的帶狀範圍。在海岸發展軸大規模建設各種型別的經濟技術開發區、經濟特區,已成為當今世界發展中國家發展振興的重要途徑和空間開發模式。

(2)大河河岸發展軸。在大河流域範圍內,往往擁有多種礦產資源、農林牧漁資源及水能資源,流域範圍內一般都形成多種產業群體,如能源工業、金屬礦的開發與冶煉、化學工業、建材工業,農業中的種植業、漁業,它們之間產業關聯度強,往往成為流域經濟區的主幹和脊樑。

(3)鐵路幹線沿線發展軸。鐵路組成的交通網路對一國經濟的貢獻是其它交通運輸方式無可比擬的,鐵路幹線沿線往往由於便捷的對外聯絡通道而形成發展軸。

(4)複合型發展軸。在國土開發和區域經濟發展實踐中,往往有多種型別的運輸通道彼此結合在一起,共同發揮運輸通道及帶動發展作用,此即複合型發展軸。由於鐵路、公路、水運、管道等運輸方式都有其自身的服務物件,多種運輸方式綜合運用,可帶動社會經濟的多元化發展,從而在更深的層次彰顯社會經濟發展潛力。

3。〃點〃、〃軸〃與點軸空間結構

區域內的〃點〃和〃軸〃具有層次性。不同等級的〃點〃由軸線相互連線,由於社會經濟空間結構的不均衡導致經濟要素的空間擴散,〃點〃沿著若干擴散通道(線狀基礎束)促使經濟要素向外擴散,在距中心不同距離的位置形成強度不同的新集聚,相鄰地區擴散源的經濟聯絡使擴散通道相互聯結成為發展軸線,這種〃點…軸〃漸進式擴散引致最終形成〃點…軸…集聚區〃,不同規模和等級的〃點〃、〃軸〃最終形成點軸空間結構。

(二)點軸空間結構系統的演化過程

陸大道(1990,1995)將點軸空間結構系統的空間過程模式闡述為:233在生產力水平低

下、社會經濟發展極端緩慢的階段,生產力呈均勻分佈狀(見圖5。5a)。到工業化初期階段,隨著礦產資源的開發和商品經濟的發展,首先在兩點出現工礦居民點或城鎮,並適應社會經濟聯絡的需要,在A、B之間建設了交通線(見圖5。5b)。由於集聚效果因素的作用,資源和經濟設施繼續在A、B二點集中,在A、B二點建立了若干大企業,交通線變成了交通線、能源供應線、電信線的線狀基礎設施束。在沿線經濟設施相繼建立,同時,在C、D、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