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部分(3 / 4)

容有三點:第一。及時仿行立憲,大權統於朝廷,庶政公諸輿論,以立國家百年有道之本;

第二。因目前百廢待興,民智未開,故須改革官制以除積弊,振興教育以啟民智,理財備武,以資立憲之基;

第三.待預備工作初具規模,再為妥議正式立憲之期,期限長短俟機而定。

“預備立憲”的上諭一發,舉國相慶,歡騰一片。北京、上海、武漢、南京、天津、廣州等地的書局報館紛紛高懸龍旗慶賀,士紳、官府、學界等還召開慶祝會,敲鑼打鼓、張燈結綵。許多紳商知識界的人破涕而笑,說:“要立憲了,此後國家轉弱為強,俱萌芽於此。”北京各學堂的萬餘學生齊集京師大學堂,舉行慶賀典禮,狂喜狂歡,齊道:“以五千年相沿的政體,不待人民的請求,便一躍而有立憲的希望,雖說是預備立憲,但也是全球未有的美事了,可喜可賀!”

三七 驟雨落繁花,萬里泣哀鴻(1)

立憲派的巨頭張謇此刻大喜欲狂,召趙鳳昌、湯壽潛及江浙一帶的紳商士人百多人聚會於上海。眾人滿面笑容,沒口子的稱頌朝廷聖明。張謇便說:“朝廷雖下了立憲詔令,但各方阻力一定不小。國民及官僚之中,對如何立憲怎樣立憲懂得太少,心存疑懼。我等若成立一個組織,對國民宣傳立憲,對朝廷催促立憲,又可藉此組織聯絡熱心憲政的紳商士人,壯大立憲力量,如此可好?”

眾人齊說:“應該應該,推動立憲,上不負朝廷之望,下不負黎民之盼。我們這個組織,就叫‘預備立憲公會’。”

正高高興興地商量,忽然兩廣總督岑春煊派其幕僚鄭孝胥來見張謇,張謇忙與趙鳳昌、湯壽潛等一齊出迎。

這鄭孝胥乃是福建閩侯人,字太夷,是當時有名的書法家、詩人,名氣不小。眾人迎了鄭孝胥入內,張謇便問:“太夷公,此來有何見教?”

鄭孝胥說:“岑大帥聽說立憲可以強國,極是贊成,立命兄弟前來與狀元公及趙、湯等兄商量,說若你等願以促進立憲為己任,奔走呼號,岑大人將不吝銀兩,願出資以助諸公的義舉。”

張謇、趙鳳昌等一眾人大笑起來。湯壽潛就說:“我們正商量成立一個‘預備立憲公會’,大舉聯絡熱心人士加入,你也就加入吧。”鄭孝胥喜道:“這樣的好事,兄弟自然加入。”說著掏出一張銀票雙手捧給張謇,說:“這是岑大人讓在下帶來的贊助費,請狀元公笑納,作為活動經費。”

張謇接過銀票一看,竟是兩萬兩白銀的巨資,趙鳳昌、湯壽潛欣喜不已。張謇就說:“太夷公是岑大人的代表,以巨資贊助立憲,理應作個會長,以彰岑大人的義舉。”

眾人一聽都歡喜鼓掌,說:“如此最好,就讓太夷公做了會長。”

鄭孝胥推讓一番,無奈大家不許,就應諾掛個名。大家又推了張謇、湯壽潛為副會長,又議定辦一張《預備立憲公報》,以宣傳介紹憲政知識。

立憲之說正在沸沸揚揚的時候,恰如晴天一個霹靂,在湖南與江西交界之處的萍鄉、瀏陽和醴陵地區,忽然爆發了一場以會黨人物為主的大起義,參加起義的人數超過了三萬,奉馬福益的弟子龔春臺為首領,殺官奪府,氣勢威猛無比。

原來長沙起義失敗之後,龔春臺便在湘贛邊界一帶活動,發展洪江會組織。龔春臺豪俠仗義,輕財廣交,能以生死許人,有古俠士之風,因而入會者絡繹不絕,洪江會的勢力越來越大。

後來日本留學生界反對日人歧視中國留學生,陳天華因而蹈海自殺。劉道一從日本歸國,與秋瑾、蔡紹南等在嶽麓山葬了陳天華後,秋瑾前往上海辦《中國女報》去了,劉道一蔡紹南卻在桔子洲頭約會兩湖的志士,商量聯絡會黨起義的事。到會的有湖北的蔣翔武,江西的蔡紹南,湖南的張重等###個人。龔春臺也應約從萍鄉趕來,他過去即與劉道一相識,如今一見,兩人執手,感慨萬分。

龔春臺流淚說:“幸喜你我俱都安好,可惜馬大哥卻受盡酷刑而死,令人思之神傷。”劉道一說:“龔兄,為馬大哥報仇是你我的責任。現在黃興黃會長已在日本和大革命家孫文攜手共創同盟會,會員遍佈各省,專以驅除韃虜為目標。馬大哥的仇,不是你我的私仇,而是滿漢的公仇,欲報此仇,須廣泛聯絡會黨同人,再舉反清義旗。”

當下眾人商量,由龔春臺、蔡紹南在萍瀏醴一帶聯絡會黨,劉道一、張重等在長沙運動新軍,蔣翔武等在武漢聯絡新軍,到農曆年底官府封印之時,三地同時揭竿奮起,割據兩湖為革命的大本營。

桔子洲聚會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