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部分(2 / 4)

不能答應,寧願烏紗不要,也要冒死進言。”

眾人齊驚,扭頭看時,說話之人乃是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凱。只見袁世凱怒目大張,兩眼冒火,一臉凜然。載澤、端方等大喜。袁世凱在直隸行新政功勞卓著,深得太后信任,如今他在朝的兼職多達十幾個,手中又握有北洋六鎮雄兵,兵強馬壯,是個實力派人物。慈禧將之視為心腹,寵愛有加,多所籠絡。載澤、端方互看一眼,均想:“袁世凱出面了,立憲之事必成。”

王保田、李經野等向袁世凱怒目而視。袁世凱看也不看他們,擺出一副大義凜然、無所畏懼的樣子。慈禧忙說:“袁世凱有話可慢慢說來,不要這麼劍拔弩張。”

袁世凱挺直上身,縱目四顧,神態恨切,然後對著慈禧咬牙說道:“太后皇上,臣心中憤恨無比。誰反對立憲,誰就是刺客吳樾!”

此言一出,殿內猛然間鴉雀無聲。原來五大臣出洋時,黨人吳樾攜炸彈怒炸五大臣,阻其出洋考察。袁世凱以他來比喻反對立憲的大臣,比得奇怪又大膽之極。眾大臣震驚之餘,臉露怪相,接著就交頭接耳。但王保田,李經野、文海等人立刻鼓譟起來,齊向慈禧告狀,說:“太后,北洋大臣出言無狀,汙衊臣等,應予申斥!”

袁世凱高揚著頭,說:“太后,臣說他們是吳樾,有理有據,不是汙衊,臣有這樣說的道理。”說著從懷中掏出一個奏摺來。

李蓮英忙上前接了奏摺,遞給慈禧。慈禧卻不看奏摺,只說:“講你的道理,讓眾臣工都聽聽。”

袁世凱應了聲是,然後大著嗓門說道:“吳樾炸五大臣,生怕立憲有望,斷了革命黨的後路;反對立憲的大臣,名為太后與皇上著想,怕朝廷失權,實際上他們怕我大清中興,人心歸附。立憲之後,大清依法治國,萬民擁戴,那時候,懂新學有才幹之人大受重用,守舊愚頑之輩要丟飯碗,這些人怕丟了自己的飯碗,就阻擾國家大計,反對立憲,其用心和吳樾能差多少!”

袁世凱話聲剛落,載澤、端方、戴鴻慈等人就歡呼起來,說袁世凱的話“義正詞嚴,一針見血”,王保田、李經野等卻大聲抗議,說袁世凱“危言聳聽,欺辱大臣”,堅決要求慈禧太后為他們主持公道。

慈禧說:“袁世凱,你怎麼把我大清的朝官說得如此不堪,大家反對立憲,也不光是為一己之私吧?”

袁世凱大聲說:“太后明鑑,立憲利於國,利於民,卻最不利於官。為何?有憲法約束,官不可以昏庸胡行;有輿論監督,官不可以無所事事;而開民智,興教育,又使官不能因循守舊,所以才有大臣拼命的反對。但立憲之後,我大清皇圖永固,國富民強,朝廷與百姓享利無窮,日本能打敗俄羅斯,便是明證。不立憲而國弱民窮,外侮不斷,朝廷人民都受其害,可大臣們只要官位不丟,照樣可以優哉遊哉、安享清福,這一點,還請太后詳察。”

袁世凱一通話,氣得王保田李經野他們臉紅耳赤。李經野怒衝衝反駁說:“太后,大清的積弱不在於專制,相反,其病在於君權不振,各地大員擁疆自重,不服朝廷詔令,這才使得國家不能合力對外,因而積弱俞甚。為今之計,須得振興君權,維護皇統,將軍、政、工商、學、財等各權收歸朝廷。”

李經野話剛落,載澤便笑道:“李大人,你對憲政一無所知,所以才這樣說話。立憲的第一步,便是改官制,將百官之權重新釐定,而所有軍政大權統於中央,三權並立,互為制約,這難道不是振君權除積弱的好辦法嗎?我從海外回來,帶了一些憲政資料,等翻譯出來,可以送李大人好好看看,這樣大人看後就不會反對立憲了。”

端方、戴鴻慈等人都笑了起來。李經野臉上一紅,不再說話。

載澤就又對立憲說明了一番,解釋說立憲並不妨礙君權,朝廷對重大問題仍有最後決定權,只將庶政交出,由輿論監督,官民共治。眾大臣又嗡嗡的議論了一番,本來還有許多反對立憲的人,但自己不太懂憲政,又見袁世凱將反對立憲的人比作吳樾,而太后也並不反感他的話,這些人審視度勢,也就不敢說了,於是支援立憲的意見大佔上風。

慈禧說道:“你們大家既然都說立憲好,我也不反對,但我與你們約定:不管你們怎樣立憲,君權不可削損,服制不可改變,辮子不能剃掉,祭祀典禮不能廢了,除過這四條,你們便商量著準備立憲吧。”

。 想看書來

三六 爭辯聲聲裡,舉國忽狂歡(3)

一九零六年九月一日,清廷頒佈“預備立憲”的上諭,昭示天下。上諭的主要內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