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洋人的使館。
京城內的洋人嚇壞了,膽顫心驚,面無人色。各公使慌亂下急令住在天津的一小部分兵力入京,以保護使館,又請求清政府給洋兵提供運輸方便。
慈禧允了。列強便先派了四、五百洋兵乘火車進了京,入住使館區護衛。但是進入北京的義和團民越來越多了,怕不有十萬之眾。各列強的公使就要求再派兵入京,慈禧不允,說大清的官兵可保使館區的安全,洋人卻不肯相信。德、俄、英、法等國的公使密商後,就令天津的領事派兵強行入京。
天津此時還有近兩千洋兵,都住在紫竹林租界內,租界的各國領事緊急商議,決定先派八百名洋兵入京,由英國中將西摩爾率領。
西摩爾得令就攜槍帶劍,率洋兵搶了輛火車便朝北京出發了。不過,這時京津鐵路的許多路段已被義和團拆毀,洋兵們只好一邊修路一邊前進,走走停停,好不容易走到了廊坊附近,義和團眾卻鋪天蓋地,手執大刀長矛殺來了,洋兵大驚,逃向廊坊車站,架起洋槍抵抗,雙方大戰一場,義和團被打退了。
洋兵們於是又開始修路。義和團卻召集了更多的人手,喊聲震天,再次衝殺過來。西摩爾嚇得魂不附體,忙指揮洋兵進了車廂,憑藉車廂開槍抵抗,但這次義和團的人太多了,又悍不畏死的猛衝,洋兵們抵擋不住,只好突圍而走,逃向天津。天津的各國領事就急忙向本國政府報告,請求派兵增援。
北京城內此時十分混亂。列強的公使館派兵在使館區周圍巡邏,且劃定防區,見有義和團眾在防區附近行走就開槍射殺,或者抓住捆綁於使館之內。義和團在城內攻燒洋教堂時,北京的市民聚而圍觀,吶喊拍手,叫好不絕。教士、教民慌亂間躲入使館內,或躲入西安門內的西什庫教堂。
十五 一霎那紅裹肚滿天遍地(3)
載漪、載勳、徐桐、載瀾等人為了討好義和團,就在自己府內也設起壇來,自稱是義和團的一員。載漪還招了不少團民住進他的王府,鼓勵團民說:“大家不但要殺洋人教民,而且要殺了崇洋愛洋的‘一龍二虎三百羊’。”
團眾聽不明白,忙問:“什麼是一龍二虎三百羊’?”
載漪說:“一龍,就是當今的皇上光緒,他不愛祖宗愛洋人,要學習洋人搞變法,是個不折不扣的二毛子。二虎就是慶親王奕劻、兩廣總督李鴻章,這兩人長期和洋人打交道,對洋人最是親近信任,也是二毛子之類。至於三百羊,便是朝中大大小小崇洋愛洋怕洋的官吏。這些人不殺,大清朝就難以安寧。”
眾團民義憤填膺,紛紛拿刀提矛,激昂說道:“說殺便殺,我們這便去,先把皇帝這條龍殺了!”
載漪忙攔住。眾團民不解。載漪說:“現在不行,聖母皇太后還沒有公開廢了光緒,此時殺他,太后就很沒面子了。不如先攻打洋人的使館。等大家殺盡了北京的洋人,皇太后就要廢光緒了,那時再殺他也不遲。”
義和團眾想了想,覺得載漪言之有理。便相互招呼著聚齊一大幫人,呼嘯著湧向東交民巷。
榮祿的武衛中軍在東交民巷奉命保護洋人,見團民們喊著“殺盡洋人”的口號湧了過來,就向天鳴槍阻止,說:“太后有令,不得攻打洋人使館。”
團民大怒,就要載漪說話。載漪喝令兵士放行,帶兵官說:“這須得榮中堂的命令。”載漪大為生氣,便往找榮祿。榮祿正在家養病,聽了載漪令兵放行的話,大搖其頭,說:“這須得太后的命令。”
載漪就約了徐桐一起覲見慈禧,請慈禧下令與洋人開戰。慈禧見官民共憤要滅洋人,內心喜慰無限,但卻怕萬一戰敗,難以收場,因而心中猶豫不決。載漪再請。慈禧就說:“此事重大,須得請皇上出來共商,我不敢獨自決定。”
載漪徐桐暗暗偷笑,想:“皇上早被你囚禁了,還能拿什麼主意,你不過怕萬一戰敗,就先找個替罪羊。”他兩個卻知道慈禧有開戰之意,便忙說:“就請太后與皇上儘快商議,早下決心。”
這時的直隸地面多由義和團控制。京津間的電杆全被團民砍斷了,天津的電報局也被搗毀了。在天津、保定,涿州等地,義和團結眾行過街市之時,沿街的店鋪商人出門執香跪迎,口稱“師父”。若有官吏坐轎經過,團眾便斥其下轎,摘掉其官帽。義和團的大頭領們坐著豪華轎子來來往往,威勢十足,就是往見總督裕祿,裕祿也得隆禮迎接、優禮相待。
各列強的兵船陸續從各處開往天津附近,隨船運來數千洋兵,洋人便照會裕祿要求洋兵登陸,裕祿不許,一面命沿海各炮臺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