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鵲(生卒年不詳),姓秦,名越人,齊國渤海盧(今山東長清縣)人。他醫術高超,為了表示對他的尊崇和敬愛,人們就以傳說中黃帝時的良醫——扁鵲——來稱呼他,以至於他的本名逐漸被人們忘記,而“扁鵲”這個名字卻聞名於世。司馬遷在《史記》中曾經專門為他立傳,稱其為醫學之首,使其成為我國第一位載入正史的著名醫家。
年輕時的扁鵲並不懂醫術,只是在一家官辦旅館做管理員。在當管理員期間,旅館裡住進來一個特殊的客人——一位很有學問的醫生。老實而又聰明的扁鵲知道此人是醫生後,非常尊敬,處處給他方便。時間一長,醫生也看中了扁鵲的為人:老實、忠厚、聰明。一天醫生將扁鵲叫到寢室中,低聲問道:“小夥子,你很聰明,也很厚道,我有很多靈驗的方藥,但現在已經老了,無法再為人治病,所以想傳授給你,希望你能用它救死扶傷,不知你願不願意?”扁鵲聽後非常高興,開始認真地學習醫生所教的藥方。沒過多久,扁鵲就能根據自己的所學給別人治病了,而且效果非常好。扁鵲學會醫術後,將治病救人作為自己的職責。又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實踐與研究,扁鵲終於成為名滿天下的名醫。
當時,山西境內有一位權勢很大的官,始終在想辦法奪取山西晉王的位子。但想了很久,也努力了很多次,卻始終沒有實現。有一天,這個人突然昏迷,從此不省人事,他的家人四處訪求名醫,卻沒有人能夠治好此病。說來也巧,扁鵲正好來到山西地界,由於他已是非常有名的醫生,病人家屬急忙請他前去醫治。此時,病人已昏迷好幾天。扁鵲來到病人身旁,先摸了摸他的脈搏,發現跳動得還很有力,又從他家人那裡瞭解到這個人的想法後,便斷定他只是過度用腦,一時昏厥,用不了幾天就會醒過來。果然,幾天之後此人就清醒過來了。
扁鵲行醫並不是呆在一個地方,而是一直四處行走,救助身患疾病的老百姓。有一天,他來到虢國(今陝西境內),正巧當地的太子身患重病,已到了四肢冰冷、喪失知覺的地步。人們都認為太子已經死了,開始忙著辦喪事,但太子的身體始終沒有僵硬。扁鵲聽說後,非常好奇,經診斷髮現太子還有非常微弱的呼吸,兩條腿的內側也沒有完全冷卻,由此斷定太子是假死。他取出銀針,在太子頭頂的百會穴刺了一針,沒想到太子很快就甦醒過來了。與此同時,扁鵲命人在太子的兩肋下放上溫熱的藥包,沒用多久太子就能坐起來。後來,又連續吃了20多天的藥,竟然完全康復了,扁鵲因此名聲大振。
第六章 齊魯英傑(8)
過了一段時間,扁鵲來到齊國。齊國太子桓公午聽說扁鵲到了,急忙殷勤地招待他。扁鵲見到桓公午後,透過一番觀察,發現桓公午有病,便直言相告:“太子,您身上已經有了病象,目前只在面板裡,應及時治療,否則很可能演變成嚴重的疾病。”桓公午認為自己很健康,根本沒有病,並認為醫生都是貪名好利的人,企圖醫治沒有病的人來宣揚自己的本領,因此沒有聽從扁鵲的勸告,堅持不肯就醫。
五天後,扁鵲又見到了桓公午,再次說道:“太子,你的病已經發展了,現在已經影響到血脈,如果不及時醫治,會更加嚴重的。”桓公午聽後很不高興,沒有采納扁鵲建議。又隔了五天,扁鵲看到桓公午,鄭重地說:“太子,你的病已經蔓延到腸胃,如果再不及時醫治,以後就來不及了。”桓公午更不高興了,但礙於情面沒有斥責扁鵲。又過去五天,扁鵲看見桓公午時只是望了望他的臉色,便驚慌失措地告辭,馬上離開了那裡。桓公午非常納悶,派人攔住扁鵲問他為什麼匆忙離開。扁鵲回答道:“病在面板而沒有深入的時候,只要用點湯藥或者熨藥就可以治好;病影響到血脈時,採用扎針的方法也可以治療;病傷極腸胃時,配藥酒吃也可以醫治;可是現在桓公午的病情已經深入骨髓,沒有什麼方法可以救治了,所以我才急忙離開。”
聽了扁鵲的話,桓公午以為他是因說了謊話才急忙溜走,也就沒有阻攔,任由扁鵲離開了。沒過多久,桓公午果真患病,全身發燒、疼痛,四處求醫均無法醫治,於是急急忙忙派人去請扁鵲,但他已經到達秦國。桓公午終因病情無法醫治而死去。
扁鵲雖然有很高的醫治疾病的本領,被百姓們看作活神仙,甚至說他能醫活死人,但扁鵲卻非常謙虛,並一再聲稱:“我哪裡能醫活死人呢?只是病人沒有真正死,我又能診斷出來並設法醫治而已。”
後來,扁鵲來到洛陽。當時洛陽城內的老年人大多患五官病,眼花耳鳴等病症者極多。人們聽說神醫扁鵲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