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山因此而得名。
抱犢崮歷史悠久,早在舊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如今在山腳下發現的王嶺遺址、小古村遺址就是歷史的見證。西漢劉向的《列仙傳》、東晉葛洪的《抱朴子內篇·金丹》、唐代李吉甫的《元和君縣誌》、清朝康熙年間東軒主人所著的《述異記》等古籍中均有關於抱犢崮的記載。有的古籍甚至把此山與泰山、華山、峨眉山等一起列為“圖經宇內三十二福地”、“海西第一洞天”。
抱犢崮處於群山之中,但拔地通天、鶴立群山,以其獨有的奇、險、雄、秀著稱。崮身宛如高高的圓杯倒扣在山峰之上,自頸至巔,峭壁如削,山石裂縫縱橫,古柏倒掛。晴日的早晨站在崮頂觀看雲海日出,就能在雲水一色間看到曦暉初顯,一輪丹陽冉冉躍出雲海,景色非常壯觀。正是由於抱犢崮的奇、險、雄、秀,歷代文人墨客均慕名前往,寫下了許多詩篇和碑碣刻石。相傳:三國時期的魏國大臣、著名書法家鍾繇都曾學書於此。清代詩人雷鐃在《題君山》中寫道:曾聞湘水有君山,今見君山齊魯間。借問峰頭斑竹妃,幾時飛過洞庭灣。
抱犢崮的西南麓有一條幽靜的深澗大壑,泉水彙集於此,形成瀑布。以前這裡遠離塵世,山水如畫,成為僧道們的修身養性之所。深澗東側有清華觀和巢雲觀,當地人稱為上觀、下觀。上觀院內有一棵千年的大銀杏樹,虯枝旁逸,猶如擎天巨傘;下觀的東側有個水簾洞,洞口在石壁上,終年有泉水滲出,就好比掛著一副玲瓏剔透的水晶簾。石壁的稍高處有個桃源洞,洞口處有大樹盤根錯節,洞內坦如平地,當年曾是孤身老道修煉棲息的處所,曾有人將此洞稱為“海西第一洞天”。當地則有“桃源洞內點火,豬尾巴洞(在崮頂)冒煙”之說。由此可知,桃源洞很可能是與其他洞穴相通的溶洞。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第八章 齊魯名山古寺(2)
沿著桃源洞旁的曲徑向上攀登,就能夠到達抱犢崮頂。崮頂有平田數十畝,石池深數尺,裡面滿蓄山水,此外還有石廟和地穴等殘跡。傳說:石廟是泰山奶奶廟,過去廟中曾供著一塊頑石,石上沒有文字,僅刻一地平線,中繪半環,猶如日出後的光芒四射,可惜此石已經毀於兵禍。
佇立崮頂,極目南天,平野如畫;東眺黃海,雲霧繚繞。如果遇到雲霧天氣,山中的白雲蓊鬱而起,遠遠望去,嫋嫋煙霞環繞峨峨崮頂,整個崮頂宛如懸浮在白雲之上,好似成了虛無縹緲的仙山瓊閣,令人頓生“登臨芳心遠,身與碧雲齊”之感,因此在古代有了“君山望海”的美稱。
二、岱南奇觀:嶧山
嶧山又叫東山,位於山東鄒城市城東南10公里處,方圓10餘公里,海拔582米,與泰山南北對峙,被譽為“岱南奇觀”。古人所云的“登東山而小魯,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中的東山就是指嶧山。
嶧山的靈氣源於目不暇接的五大奇、八段錦、九龍洞、十二福地、二十四景、三十六洞天等眾多景點。這些景觀使嶧山集泰山之雄、黃山之奇、華山之險於一身,形成了獨具一格的自然美景。
嶧山
嶧山之秀美,在於石頭奇、洞穴奇、泉水奇、石刻奇和神話傳說奇。
石頭奇:嶧山陡峭峻拔,奇石極多,僅可呼其名的奇石就達300多塊,如八卦石、五巧石、子孫石、馬嘴石、乾卦石、蕎麥石、虎皮石、左龜石、試劍石、臥虎石、思親石、探海石等。
八卦石是指八塊由西而東依次排列、向陽而立的大石,每塊大石的斷處均酷似卦圖:乾、震、兌、離、巽、坎、艮、坤。而八卦為《周易》中的八種符,據說是伏羲所作。八卦石的存在堪稱舉世無雙,為古今奇觀。
五巧石是一塊奇石,立於小南天門東、半山亭南。從五個不同的角度觀看此石,會看到五種不同的動物形態:自西向東看像遊動的金魚;從北面向南下看像伏臥的駱駝;從西寨門俯視像酣睡的玉兔;從南下向北上看像翹首的烏龜;往南下山回首顧盼像爬行的甲魚。因此取名五巧石。
子孫石是嶧山的標誌性奇石,通高丈許,石體周圍凸凹不平,陽面腰凹處有“子孫石”三字,為元代人題刻。石頭的頂端非常平整,建有子孫堂。據史書記載:子孫堂為元末明初修建,清代曾進行過多次整修,後來毀於戰火,直至1985年才再次重建。子孫堂內塑有云霄娘娘。娘娘肩背褡褳,呈登嶧朝拜狀,褡褳前後的口袋裡裝有多名童子,表示為世人增添子子孫孫的意思。據傳:想要生兒育女者,只要將一石子投入堂內,心願即可實現。
馬嘴石位於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