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3 / 4)

小說:劉伯承的非常之路 作者:吹嘻

了。

有幾個過路人,看到這個衣衫襤褸、身材高大卻面帶菜色的少年,竟然寫出一手得體的好字,遒勁挺拔,剛柔兼備,很是耐看。

更使路人動心的是許多副對聯的內容具有新意,反映了當今的民意,不是什麼陳詞舊調。

劉伯承透過寫對聯也顯示了自己的文學修養,言簡意賅,雅俗共賞,平仄、對仗,也較講究。

劉文炳在趙家場寫對聯是出了名的,人們聽說今天這個寫對聯的少年是他的長子,再對照一下陳列的對聯,一些老熟人伸出大拇指稱讚道:“真是子如其父,看來同劉文炳的字不相上下,而且各有千秋啊!”劉伯承只顧得寫,要應付許多人的購買,他乾脆把大襟棉襖脫下,更輕便地集中心思一個字一個字地寫在紅紙上。

求字者中除了自己不會寫對聯的人以外,就連那些通曉文墨書法的人也來買,尤其是劉文炳生前的學友們,更是爭著來買。

寫就一副,就被買走一副。

劉伯承累是累,但是心裡暗暗稱喜:總算找到過好年關的通道。

寫呀寫,一直寫到下午才收筆,劉伯承將今天賣對聯的錢,付還紅紙本錢後,趕在場上買了肉、米之類的年貨,帶著三弟明昌洋洋得意地回家過大年去了,兄弟倆像打了勝仗計程車兵,邁開大步,趕回家去,母親一定會喜笑顏開地動手做幾個好菜,全家過一個有肉有乾飯吃的除夕!

大丈夫當仗劍拯民於水火(1)

好男要當兵因窮困所迫,未到成年的劉伯承只得輟學,他不能在正規中學就讀,只好利用農活空隙、晚睡早起抱起書本、字典,溫故而知新,極力避免荒廢學業,他相信有志者事竟成。

儘管他身子高大,畢竟沒有幹過像遠距離肩挑運煤這樣的重活,雖然十分吃力,但他還是像個短工一樣咬牙幹著。

劉伯承的志向並沒有被生計所束縛。

四川正處於民族民主革命大風暴前夕,省內逐漸形成了推翻清政府的救國熱潮。

劉伯承受到了這股巨大熱潮的感染。

1911年,清政府宣佈將民辦的川漢、粵漢鐵路收歸“國有”。

5月,清政府與英、法、德、美四國銀行團簽訂借款合同,出賣鐵路修築權,換取借款600萬英鎊。

川、鄂、湘、粵四省已集股興工,紛起反對,掀起保路運動,四川尤為激烈。

6月,成都首先成立以“保路廢約”為宗旨的保路同志會,入會者達數十萬人,聲勢浩大。

清政府下令鎮壓,同盟會龍鳴劍、王天傑和會黨首領組織保路同志軍,準備武裝起義。

7月15日,四川總督趙爾豐誘捕保路同志軍9位領導人並槍殺請願群眾,激起四川人民更大的憤怒。

保路同志軍趁機在各縣發動武裝起義,圍攻成都。

8月4日,同盟會吳玉章、王天傑在榮縣宣佈獨立,彭山、眉州(今眉山)等十多個州縣也先後獨立。

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各省相繼宣佈獨立,清政府垮臺,民國成立。

四川省內革命形勢喜人:革命軍佔了重慶城,蜀軍政府成立了;資州起義成功;內江起義成立了內江軍政府,吳玉章被選舉為行政部長,吳庶鹹為軍政部長,人民群眾大大地揚眉吐氣。

萬縣、開縣的革命浪潮滾滾,到處是剪了辮子、臂扎白布標記的同志軍、“學生軍”在巡邏,萬縣募兵的訊息傳到開縣,劉伯承當天晚上請剃頭師傅剃去了辮子,把決心當學生軍的道理向母親講個明白:“媽,您莫哭嘛,爸爸在世時,不是講‘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要先國後家。

明書、明昌他倆一年小兩年大,也能夠做些活路了。

只要世道變了,我們家裡也會慢慢變好的。

再說,我圈在家裡也不好活下去。

當兵是一條出路。”

他耐心地幫助母親破除“好鐵不打釘,好男不當兵”的舊觀念,母親雖然捨不得讓兒子去當兵,但見到孝生態度堅決,動機正當,她也就同意了。

第二天,劉伯承起了個大早,翻山越嶺,順利地到了萬縣,參加了學生軍。

在隊伍中,劉伯承不論學習、執勤、紀律等各方面,都嚴格自律,他在離家前有人勸他經商致富,認為他有知識、有膽略,一定會發財的。

劉伯承的意志非常堅定:“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大丈夫當仗劍拯民於水火,豈顧一身之富貴!”他按照自己的規定,不折不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