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
1991年6月—7月山東石臼—拉薩修改定稿。
靈魂像風
犏牛出生的那天早上,
草地閃閃發光;
把土地翻耕完後,
就可以去幹燥草坡休息。
黑犏牛“丹增”呵,
你是否想去好地方?
假如你想吃夏季青草,
就請去“壟桑”那裡吧。
——藏區耕地歌
山是大山,川是大川,青藏高原這片荒寒的高大陸就由這些大系山水所組成。用心地想一想,全世界哪裡還能見到比它們更加浩瀚些的崇山峻嶺了呢?尤其是,連腳下的地平線都已遙遙地高出海平面幾千米,成為世界高極。我喜歡視野裡充滿山的時候,喜歡從幾乎所有可能的角度端詳它們:平視,俯瞰,仰望;喜歡看它們在各種光影裡:朝暉裡,遲暮裡,光天化日下;喜歡以各種方式:乘車或徒步,去盡其所能地穿越和跋涉過它們。在藏十七八年,以山為伴。
——它是焦乾的……
在不經意時,我總是習慣於用北方母語自語。焦乾這方言用在眼下剛好合適——不錯,它是焦乾的,焦乾而茫茫。
山野上蒼茫無際的陽光季風絲絲縷縷地剝蝕了歲月,乾涸著生命。這生命,不光是哪一個人的,不光是哪一人群的,生命是一種泛指。所有的。
智者說,水是最好的。幸好有了這些奔流不息的水。它們總在山與山對峙的峽谷和平川上要麼平緩要麼急急地經過。不捨晝夜,而且永不回返。凝神於流水的人,終將成為智者。它們不捨晝夜永不回返地遠端奔走著,直至海洋的懷抱。沿途,它們就彙集了兩岸永不止息地湧流而下的雪水、雨水和泉水。亙古以來雨雪泉水的沖刷就這樣漸深漸寬了縱橫交織的山谷。深深淺淺,枝枝蔓蔓,天造地設出這樣一個自然環境。人類悄悄地出現並植根於這些大山的皺褶中——那種令我多年來感慨不盡的生命和生活之流正從谷底靜靜地流淌開來,這生命與生活的原汁呵!我所到過的那許多村莊,無一不坐落在水經過的地方。我總是從這一山谷,進入另一山谷。涉過這一條河,走向另一條河。
近兩年來,我這樣穿梭奔走於西藏中部的拉薩、雅魯藏布江山結水流之間,訪問著越來越熟悉的村莊和人們。那些山野不再是一掃而過的彼此類同的,不再是純粹客體的漠不相關的。某種共同和共通維繫著我的情感和視線。探求與整理這一地區的文化現象對我來說無疑很重要,不然何以急切向往並興致勃勃地走近那些村莊和房屋呢。這是一股重要的動力,在民俗學家和人類學家沒能張望過的地方,先人一步地去領略少為人知的生活存在,無疑是一種優厚待遇的被賜予。然而——意義不止於此。至少最終和最高的意義不止於此。對我來說,必經的過程要比目標的到達更富有魅力和樂趣——為何對某一現象和行為興趣濃厚,它們因何感召了我,從哪裡獲知線索,用何種方式從流至源,經由哪些人們去明瞭它,由此又牽扯出哪些未知問題,引我走向哪些更縱深的阡陌歧途……
更不待說這些神奇的事物是以我長久感到新鮮的思維方式和語言方式來表現和表述的——我對於西藏民間的全部知識,差不多都是透過藏語獲得的。富有表現力的藏語格外悅耳,格外奇崛,抑揚頓挫有如峭崖陡壁;而操藏語者無不健談,又如同淚淚不歇的江河水流。訪談的時候正是神思飛揚的時刻,一些能夠捕捉到的單詞脫離它本來的軌跡去引領思想天馬行空。簡單的翻譯提示,就使心領神會,引申聯想,舉一反三。在那種時刻,就想到自己是存心不肯去精通這門語言的了。
更何況在這一過程中,能夠有緣分與那樣一些泥土裡生長起的人們相逢,從一些表象入手,一度參與了他們的生活。在那裡,最神秘的也是最明朗的,最繁瑣的也是最單純的,最平凡的也是最神聖的,最無心的也是最難以忘懷的。
也終於走進了最神奇最玄奧的超驗世界。
一度加入了群舞與合唱的行列。
但深入並非無限。我們舉步走向大森林。我們只能深入到達一半的地方;餘下的一半,則是精疲力竭的——“走出”。
第一章 查古村的歲時祭祀
——田野上古老儀式在勉為其難地進行——農婦尊珠旺姆和她的一家——農事歌謠——尋訪土地女神,神話消失——乘坐牛皮船去拉薩經商的年輕人——到牧民家裡去——查古村出身的知識分子群佩——邊巴回到查古村,邊巴再也不回查古村——
前年(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