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夜色之中,只留下仍然在四處爆炸著的廢墟一般的機場,和遍地死傷的聯軍大兵。
第二十六章節
大概任何時候弗蘭切中將的心情都沒有像此時一樣的糟糕了。整個機場幾乎被全部的摧毀了,大量的後勤物資和五分之三的直升機,那些可是支撐起小城內聯軍地面部隊進攻的直接支援火力了。除此之外就是第374空運聯隊以及第354空運聯隊的部分大型運輸機了,那些大傢伙們此時全都成為了燃燒著的殘骸了。以及第1戰鬥機聯隊第27戰鬥機中隊的十二架‘F/A…22
猛禽’戰鬥機,沒有經歷一場的空戰,就在地面上被中國人的坦克給碾壓的粉碎,這真是莫大的一種諷刺,對於美國陸軍以及空軍都是。
幾天來,北方防線的壞訊息總是接連不斷,這已經讓整個的聯軍統帥機構感受到了來自中國人的壓力,然而一直受到聯軍重壓之下的小城內的中國守軍卻在此時給予了聯軍最為沉重的一擊。
一直認為在海岸攻防戰中,擔任防守任務的中國軍隊已經遭到嚴重損失的聯軍指揮官們卻沒有想到這支他們認為已經被打殘了部隊卻還儲存著成建制的裝甲力量。
當‘藍嶺’號核動力指揮艦上的指揮軍官們接到機場遭到中國裝甲部隊攻擊的訊息後,幾乎所有人的目光全都投向了運河地區,所有的人都認為運河防線那邊出了問題,至少可以這樣說‘中國人的一支裝甲部隊突破了聯軍沿河防線,並快速機動攻擊了機場’
在所有的一切情報沒有搞清楚之前,大概沒有人會去懷疑這樣的說法,因為所有的聯軍指揮軍官和情報分析人員都不會去認為在經歷了血腥的海岸防禦作戰、並且已經收縮防禦和進攻的聯軍打起更為血腥的城市巷戰的中國人還會儲存有一支有生的機動力量。即便如此,那麼這樣一支規模不小的裝甲部隊在這段時間裡隱蔽在哪裡?是怎樣避開聯軍先進的技術偵察的?為什麼那樣激烈的巷戰中,幾次中國人的防禦體系都面對破碎的時候,這支機動力量都沒有被投入反擊?這樣種種難以給予正確回答的問題相加在一起,只會形成唯一個合理的答案,那就是這支中國裝甲部隊是來自於北方的增援。
最初這樣錯誤的判斷讓所有的聯軍指揮官和他們的情報官不得不去思考和研究到底這支中國軍隊是怎樣突破聯軍的運河防線的,又是怎樣快速機動南下並且躲開聯軍由衛星、空中監控飛機以及地面力量一起構建起來的三位一體的監控偵察網路的。
於是派出的‘E…8聯合星’
空中監控機上的技術官們不得不去找尋問題,空軍第11空中控制聯隊的情報軍官們也開始仔細的尋找起有關運河北岸增援而來的那支中國軍隊的相關情報,而藍嶺’號核動力指揮艦上的指揮軍官們則睜大了眼睛試圖發現自己在防線的佈置上的漏洞。
直到最後所有的一切驗證只得到了一個聯軍軍官們最為擔心的結論,那就是沿河防線出了問題,的確運河防線那邊是出了問題,之前駐防運河浮橋渡區的日本軍隊已經不復存在了,數目不詳的中國軍隊正透過日本人留下的三座浮橋浩浩蕩蕩的跨越那道天然的屏障。而最新的情報還顯示中國人正在對北岸突出點的日本裝甲部隊發起最為猛烈的攻擊。
於是這樣更加深了聯軍軍官們對於自己錯誤判斷的相信,於是北線聯軍的防禦線不得不開始了調整,原本沿河岸佈防的第1騎兵師被要求迅速的向左翼轉向,因為聯軍高層認為中國軍隊已經從日本人的防禦區開啟了缺口,整個運河防線已經失去了他們原先的作用,而第1騎兵師的固地防守將沒有任何意義,而從海軍陸戰隊第1師抽出第5陸戰團和第7陸戰步兵團以及第11陸戰炮兵團、第1坦克營、第1輕裝甲偵察營也被要求放慢高速增援的命令,就地建立防線。
聯軍種種錯誤的調動無疑之間給予了正在渡河的中國軍隊更多的時間,當聯軍的統帥部門下令海軍陸戰隊第1師的增援部隊就地建立防線的時候,作為直接增援浮橋渡區的海軍陸戰隊第1輕裝甲偵察營已經距離渡區不足60公里的路程了,由於當初第38集團軍沒有預想到美軍會向日本人的防區內派出第1輕裝甲偵察營,所以此時透過浮橋渡過運河在南岸的中國軍隊僅僅是第38集團軍112機械化步兵師的直屬偵搜營以及集團軍直屬特種大隊而已。如果此時聯軍發起攻擊的話,第1輕裝甲偵察營的裝甲力量足夠把裝甲力量單薄、反坦克武器缺乏的中國軍隊趕過運河去的,因為北岸距離最近的中國軍隊第114師、151機械化步兵師剛剛從佯攻運河防線的角色中轉變過來,剛剛開始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