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3 / 4)

之至論》華麗絕讚的文風所傾倒。為防徇私,那時的考卷均為無記名式。歐陽修覺得這篇文章很像自己的門生曾鞏所寫,所以雖然他很想點選這篇文章為第一,但為了怕別人說他偏袒門生,落人口實,所以最後評了第二。一直到發榜的時候,歐陽修才知道文章作者是蘇軾。在知道真實情況後歐陽修後悔不已,但是蘇軾卻一點計較的意思都沒有,蘇軾的大方氣度和出眾才華讓歐陽修讚歎不已:“這樣的青年才俊,真是該讓他出榜於人頭地啊(成語‘出人頭地’就是從這兒來的)!”並正式收蘇軾為弟子。蘇軾高中榜眼後,蘇氏三父子加上蘇小妹一家齊聚在花園裡慶祝。蘇洵命題定以“冷、香”兩個字,每人寫兩句詩,要求會合當時的情景。蘇老泉緩步度到花池邊,帶頭吟道:“水自石邊流出冷,風從花裡過來香。”蘇轍見假山後面一剪寒梅怒放,便站起來摘了瓣馨香梅花瓣,用手指彈了彈,曰:“冷字句佚不可知,梅花彈遍指頭香。”小妹也去摘花,蘇轍要笑她摹仿自己,小妹卻雲:“叫日杜鵑喉舌冷,宿花蝴蝶夢魂香。”大家都齊聲叫好。蘇軾卻一拂石凳,騎著馬就走,蘇老泉叫道:“我兒,答不出也不要走啊。”話音未落,蘇軾已長聲飄來兩句:“拂石坐來衣帶冷,踏花歸去馬蹄香!”

千古奇才——蘇東坡(2)

蘇軾雖然在詩文上很有名氣,但是在仕途上沒有實現大的抱負。他不同意宰相王安石的變法,因此不容於朝廷。於是蘇軾自求外放,調任杭州通判。蘇軾在杭州呆了三年,任滿後,被調往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

風流學士 嬉笑怒罵蘇軾一生大半的時間屢遭貶謫,但他並沒有表現出沉淪、消極,而是在山水中尋找到了很多樂趣,不僅詩文傳世,也留下了許多為人傳誦的奇聞逸事。

蘇軾除了文采出眾外還擅長做菜,其烹製的魚堪稱一絕。一次,蘇軾雅興大發,親自下廚做魚,剛剛燒好,隔著窗戶看見黃庭堅進來了(黃庭堅是蘇軾摯友,兩人經常以鬥嘴為樂)。知道又是來蹭飯卡油,於是慌忙把魚藏到了碗櫥頂部。黃庭堅一進門就聞到了魚肉香,馬上明白了蘇軾的意圖,於是故意道:“小弟今天來是想向子瞻兄請教一個字,敢問蘇軾的蘇怎麼寫?”蘇軾雖然知道黃庭堅明知故問,這裡面肯定有蹊蹺,但又不能說不知道,只好拉長著臉回道:“蘇者,上面草下面左魚右禾(繁體蘇為蘇)。”黃庭堅又道:“那這個魚放到右邊行嗎?”蘇軾道:“也可。”黃庭堅接著道:“那這個魚放上邊行嗎?”蘇軾道:“哪有魚放上面的道理?”黃庭堅指著碗櫥頂,笑道:“既然子瞻兄也知曉這個道理,那為何還把魚放在上面呢?”一向才思敏捷的蘇軾,這次卻中了黃庭堅的圈套,不禁大笑,只得將魚端出來和黃庭堅一同吃了。

蘇軾經常和朋友們出去宴遊飲樂,蘇夫人擔心他的身體,故而每次差不多時辰就打發僕人去叫他回來,朋友們都笑話蘇軾怕夫人,是個“妻管嚴”。這天蘇軾應邀去黃庭堅家做客,才一會工夫,僕人就來請他回去,說夫人有急事找他。黃庭堅有心諷刺,吟道:“幸早裡(杏、棗、李),且從容(蓯蓉為一味中藥)。”意思說天還早,不用急,這句裡含三種果名,一種藥名。蘇軾頭也不回,蹬上馬鞍就走,邊走邊說:“奈這事(柰、蔗、柿),須當歸(當歸為中藥名)。”既說出自己的無奈,又對應得天衣無縫,嘆!東坡居士的才思實在令人拜服。蘇軾雖然信仰佛教,卻又不喜和尚,很奇怪的是他與金山寺的佛印大師卻成了莫逆之交。閒來無事,蘇軾去金山寺拜訪佛印大師,老遠看見佛印向他走來,蘇軾一向討厭和尚的光頭,藉此就想罵罵他們。於是便傲聲道:“禿驢何在?”佛印聽了淡定的一指遠方,答道:“東坡吃草!”反而藉機也羞辱了蘇軾一把。佛印雖是出家人,卻頓頓不避酒肉。這日,佛印煎了魚下酒,正巧蘇軾登門來訪,佛印急忙把魚藏在鐘磬(寺廟的一種法器)之下。蘇軾早已聞到魚香,進門卻不見魚,想起那天遭黃庭堅詐戲,心裡一轉計上心來,故意說道:“今日有個問題特來向大師請教。”佛印不知是計,還以為蘇學士也有求教於他的時候,一時得意,便讓蘇軾趕緊說,“我打從山下而來,見到一戶農家大門上有一副春聯,上聯是‘向陽門第春常在’,下聯卻不見了,我雖覺得很熟,卻一時也想不起是什麼啦?”佛印開始還以為是什麼難的問題,一聽是個尋常不過的春聯,馬上答道:“積善人家慶有餘。”蘇軾拊掌大笑:“好!好!既然磬(慶)裡有魚(餘),那大師您就積點善,拿來共享吧。”佛印一時才回轉過來,也只好顧不得名聲,端出魚來和蘇軾盡興大吃。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