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批分為兩股,一去河南,一去保定。有大臣立即反對。
——萬曆皇帝做的每一件事都有大臣反對,這個皇帝當得真是苦不堪言。
首先是戶部尚書楊俊民反對,他說,在保定開礦,會妨礙位於昌平的天壽山先皇陵墓的“龍脈”。萬曆皇帝覺得好笑,回道:兩地似乎離得好遠吧。你知道龍脈有多長嗎?
楊俊民討了個沒趣,兵部尚書石星接著反對,他從朱元璋談起,一直談到本朝。最後總結說,開礦會引起叛亂。剛剛取得“三大徵”勝利的萬曆皇帝哈哈大笑,叛亂?我平他。
大臣們還是反對,在反對聲中,一批批太監被派往各地,開始採礦。萬曆皇帝用他皇帝的絕對權威壓制了大臣們的反對聲浪。到了該年的年末,幾乎全國各個地方都有了礦監。而在這些礦監中,有一人的腦筋一轉又讓萬曆皇帝派出了稅使。此人叫陳增,是在萬曆二十二年(1594年)被派到山東去開礦的。但他在山東開了兩年後發現,這個地方根本就沒有什麼值錢的礦。於是,在萬曆二十四年(1596年),他腦筋一轉,把礦稅改成了店稅,向皇帝報稱,山東的店鋪很多,逐店取稅,為數定在不少。萬曆皇帝覺得這個主意實在不錯,就認可了他的所奏。
萬曆皇帝的腦袋也不是裝大醬的,既然山東有店鋪,其他地方肯定也有。不但有店鋪,還有別的可以收稅的名目。事實上,當時的萬曆皇帝應該是這樣想的:不必在乎一個地方有什麼,而是我要收什麼,你必須就得有什麼。到後來,百姓手中拎著一隻雞也要收拎雞稅,該年十月,萬曆皇帝分別向通州、天津派出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