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3 / 4)

的日子(4)

雖然不少人不太愛看《人民日報》,他們更傾心於專業性更強、更貼近日常生活的報紙,但我總覺得,對於我這樣學習漢語的人來講,《人民日報》還是蠻有意義的一份讀物。一是其文字的嚴格和精確。《人民日報》是名副其實的第一大報,所有文字都是經過嚴格推敲過的,基本上不存在文法上的錯誤,非常規範,讓我從中學到了中文的基本結構、語彙和語法。二是其內容的權威性。因為它是一份名副其實的黨報,其功能就是為黨和國家的中心工作服務。那麼,我閱讀它等於瞭解了一個時期中國的中心工作及國家發生的各種大事。剛開始覺得有些枯燥,但後來越閱讀越感到有趣,文字表達的一點點變化往往就能反映出國家政治氣候上的變化,或者說,國家改革開放的程序,都能從這份報紙上找到端倪。從這份報紙上,我學會了如何跟中國人打交道,即儘可能不去牽動人們“政治正確”這根神經。其實,我後來在北大國際關係學院的課堂上修學了“*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理論”等政治課,絕大多數中國同學已經學慣了這些課,不大提得起精神,我卻充滿了新鮮感,充滿興趣和好奇,畢竟這些課也是瞭解中國政治與教育的關係,瞭解中國社會主導思想與青年關係的絕佳機會嘛。實話實說,我在所有課程裡最重視的就是三門政治課,並從中受益匪淺。

再說說戴著耳機聽廣播。就學語言的意義上說,電視和廣播之爭,誰勝誰負,答案似乎是不言自明的。在大多數人看來,看電視有聲音,有畫面,二者兼具,似乎效果更勝一籌,有視覺效果,再加上字幕,對於知道一點點漢字的日本人,更容易懂得一些。但這樣會帶來一個問題,就是可能會錯估自己的實力。相比之下,我更喜歡聽廣播。聽廣播純粹是靠兩個耳朵去聽,這對鍛鍊聽力來說是更有效果的。在這裡,想再強調一句,對於學語言來說,沒有最好的方法,只有更好的方法,不同的人群完全可以選擇不同的方法。比如,對於歐美人來說,可能用電視更合適,理由有二,一是他們本來不懂漢字,有沒有字母就無所謂了;二是歐美人的耐心和刻苦程度沒有日本人強,長時間聽廣播是很無聊的,歐美人恐怕受不了,相對來說,快快樂樂地看電視,可能更容易接受一些。我聽廣播,強化了耳朵的敏感度,學會了從總體上了解對方說什麼,雖然不一定能弄清每一個詞彙的意思,但可以大致理解整個一段話的意思。對於聽力培養而言,理解整個句子比追究單個的詞更加重要。我是“移動率”很高的人,喜歡到處亂跑,收音機便於攜帶,也比較適合我的生活習慣。“睡眠學習”法也給我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收穫。在採取這一方法三個月左右時,突然發現自己做夢都是中文版的,也就是說,我已經給自己灌輸了中文版的思維方式和思維結構,這一轉折,大大促進了我聽說中文的能力。

學習語言不是靠金錢堆積出來的。我用以上四種方法學習中文,一共用了多少錢?可以算得出來:跟阿姨聊天是免費的,我買過他們賣的冰棒兒等,但從來不交學費;字典是300塊錢左右,這300塊錢買下的是永久的工具,不僅是現在才能使用,從投入和產出的關係來看,利用字典還是比較合算的;閱讀《人民日報》也是免費的;聽收音機有開支,但我買的兩臺收音機,一共才花了100多塊,我用了兩年多。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與“非典”有關的日子(5)

學習語言需要節約精神,要珍惜每一分鐘,每一種工具,每一個人物,每一次機會。指望靠金錢堆積的人是不適合學語言的。北大的“小聯合國”0北大的“小聯合國”

——勺園的那些事兒

2008年5月18日,中國國務院釋出公告說,5月19日至21日為全國哀悼日,5月19日14時28分起,全國人民為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難者默哀三分鐘。屆時汽車、火車、輪船鳴笛,防空警報鳴響。這三天時間裡,全國和各駐外機構下半旗致哀,停止公共娛樂活動……這是特別的日子,大地震在中國引起的巨大悲痛,讓我感到震撼。

之前的15日(週五)晚上,我跟北大的幾位留學生骨幹在當時大家都公認的北大外國留學生代表、來自非洲貝南的吉尤姆的房間會面,商量我們駐華老外能為汶川災區做點什麼事。雖然我們不是中國人,但畢竟是在中國境內讀書、生活的居民,中國的朋友遇到災難,我們覺得有義務盡最大努力去幫助受災者。在中國文化中,這叫仁愛,用西方的說法,這叫人道主義。商量的結果,我們決定動員北大外國留學生和港澳臺學生舉行抗震救災募捐活動。1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