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看了看對戰士們說:“這些書可都是中華民族的寶貝,小心點不要弄壞了,拉回部隊好好保護。”地主家的糧食多得更不用說了。軍民整整拖運了七八天,才把東西搬完。
連長張東奎因傷再次被轉到洪澤湖中的新四軍後方醫院治療,治傷期間他又和家鄉的縣委通了信,並請縣委轉了一封家信給自己的父母。父母不識字,收到大兒子的信後,找來本莊的後生念給他們聽,老倆口一字一句的聽著:“父母親大人均鑑,請原諒兒子的不辭而別,東奎在部隊一切都好,請勿掛念。家中有*政府照顧,兒子別無牽掛,只是擔心二老身體,望二老量體力行,不要累壞了身體,等革命勝利後,我自然回家給二老盡孝。不孝兒東奎敬呈。”終於又有了兒子的訊息,父親張苗貴問那後生:“信上地址在哪兒?”那後生把信封翻過來掉過去只看到一行字:湖西清水支隊。這是新四軍後方醫院的代號。張苗貴和老伴商量,大兒子一定是在洪澤湖西的某個地方。張苗貴決定自己去找兒子,說什麼也要把兒子找回家來,再給兒子娶上一房媳婦,一家人好好團聚過日子。老倆口不能再失去這唯一的兒子了。
老漢張苗貴挑起賣豆腐的挑子,在老伴千叮嚀萬囑咐下,踏下尋找兒子的路程。遇到敵偽可不能說去找當新四軍的兒子的,隨便編了個瞎話應付敵人,好在這樣一個老漢身上也沒有多少錢,也就是個討荒要飯的,敵人隨便盤問幾句,就放他過去了。老漢一路艱險來到洪澤湖西。湖西地盤所屬幾個縣,這麼大的地盤上到哪裡能找到兒子?慢慢找唄。老漢遇到敵人就編瞎話騙過,遇到新四軍就說找兒子,說兒子是三師的。越接近湖西腹地,遇到的新四軍單位越多。他逢人就打聽,新四軍見這老漢風餐露宿著實可憐,見老漢找兒子,均遺憾地搖頭不知;遇到部隊開飯,還給他一口飯吃。說來也巧,老漢在湖西無目的的轉悠。他竟然問到了新四軍三師留守處。他上前打聽:“大軍同志,俺是來找兒子的,他在部隊三師上當連長。”留守處的同志挺注意,問這老漢從哪裡來,兒子叫什麼?張苗貴說:“俺兒子叫張東奎,在部隊當連長。”留守處的同志笑了:“你就是張東奎同志的父親?”老漢說:“是啊,是啊。”“你老人家問巧了。”留守處的同志說:“張東奎同志確實在我們三師工作過,以前還在我們留守處工作過,大半年前,由於我三師作戰部隊離此地太遠,他就轉到四師工作,不久前光榮負傷了,現正在離此地不遠的後方醫院治療。”老漢張苗貴連一口水也不想喝,氣也不喘一口,站起來就要去找兒子。留守處的同志說:“老人家,不要著急,聽說你兒子的傷沒有危險。我派一個戰士領著你去吧。”那位同志隨聲喚來一個戰士:“你帶著這位老人家到後方醫院去找張東奎連長。”戰士應了聲:“是。”就扛著槍,領著老漢離開三師留守處。這三師留守處的辦公地點不過是租用幾間湖西根據地內老百姓家的草房子,為了保密需要,門外也沒掛什麼招牌,老漢能問到此處也真是太巧了。路上的那位戰士怕老漢受累,就把老漢的挑子搶過來自己挑,老漢說什麼也不同意:“小同志,我挑習慣了,再說我怎麼能讓你來挑呢,你領我去找俺兒子,我得謝謝你才行。”戰士爭不下來,只得任由老漢挑著。小戰士走在前,老漢張苗貴挑著擔子跟在後。這一老一小在根據地的土路上輕快的走著,傍晚的陽光照在他倆身上,金色的光輝抹在樹上、鋪蓋在大地上,一片金黃。路上老漢張苗貴問小戰士:“你這位小同志年紀輕輕的,也怎麼出來當兵扛槍?”小戰士回答:“家中兄弟姐妹多,日子窮,不出來參加新四軍,說不定會餓死在家中。”張苗貴一邊走一邊嘆氣:“都是窮人家的孩子啊。”兩人一路聊著,不知不覺就到了後方醫院。“我的任務完成了,我該回去了。敬禮!”小戰士向老漢行了個軍禮,向後轉,大踏步離開返回了。老漢放下挑子,想說聲謝謝,可那位小戰士已經走遠了。老漢來到後方醫院門前,門口站崗的戰士見這位老人挑著一付挑子,戴著一頂破草帽,破草帽底下是一張飽經風霜的臉。站崗的戰士和善地問:“老人家,這是部隊醫院,你來找誰啊?”老漢伸頭朝裡望說:“俺找俺兒子,他叫張東奎,在部隊上是個連長,聽同志說就住在你們醫院裡。”站崗的戰士說:“老人家,我幫你打聽打聽。”正好從門裡走過來一個穿白大褂的軍醫,戰士問:“郝軍醫,有個叫張東奎的連長住在咱們醫院嗎?”他指了指門外:“這位老漢自稱是張東奎連長的父親,來找兒子張東奎的。”那位郝軍醫想了想說:“有一位叫張東奎的連長,住在外科三號病床,已經基本能走路了。”他對站崗的戰士說:“你去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