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暖冬毫不失禮也沒有因為貴妃的另眼相看而心生驕傲,回答的依舊中規中矩不**份。等到最後,武暖冬方才明白貴妃這般親切原是何意,原來聖上召她進宮是做一名說客來的,而身旁的小少女則是聖上替大皇子看重的正妃。
武暖冬差點噴了,這小姑娘頂到天十二歲,三哥哥已然十八歲了,兩人差多少不說,小姑娘幹扁的前胸後背都分不清呢!能成婚?這不糟蹋黝女嗎?就算讓她拉皮……條,也要挑個靠譜的來呀!
武暖冬不想應諾,架不住兩雙眼睛齊齊地瞪著她,滿是期盼。貴妃的心情她能理解,畢竟是受了聖上的囑託,那小姑娘怎也一臉紅暈、含羞帶怯的觀望著她,武暖冬想扶額,忍了忍,終是淺笑淡然的點了下頭。
小姑娘一見未來的小姑子首肯了,立刻也不嫉妒她的相貌了,即便這小姑子不是皇家血脈,是人都看得出來,大皇子對收養他的那家人有多重視。別看現在似乎沒有做出額外的封賜舉動,單單是隱著瞞著,就知道是怕他們受到傷害,有時候用心的保護可比千萬兩俗物更為珍貴。武家重女,大皇子亦然,尤其是對自己的妹妹,全家的寶兒似的,據聞每逢接到她的來信,大皇子的心情都能好上幾天。當然這些皇家秘事全是貴妃透露給她的,所幸他爹和貴妃的哥哥是拜把兄弟,貴妃愛屋及烏的對她也很看重,在昇平公主出嫁後,她便經常進宮陪伴貴妃,然而認識大皇子卻實打實的是透過她大哥。說來也巧她大哥亦是在行雲學府讀書,正是拜在徐清風門下,和大皇子既是琴友又是師兄弟,故此,她在探望大哥時,自然結識了當時還是一名普通學子的大皇子,年紀小小便芳心暗許,誓要為他妻。
小姑娘姓王名露,是帝都小有名氣的才女尤為是一手琴彈得頗為風骨,其父乃是秘書監王遇,她上面有一兄名為王承升,其下有個妹妹名為王珠,兩姐妹的名字取自仙露明珠,聽到這裡,武暖冬恍然大悟,這姑娘莫非就是唐德宗也就是三哥哥那做了三天的皇后王氏,而她的妹妹亦是大名鼎鼎和皇上和離寧做貧家婦不為帝王妃的王珠王貴妃?
若說唐德宗的後宮比起他爹的多情更為精彩,前有王貴妃的婚外戀,後有尚宮五宋的恩遇隆寵,武暖冬只想對唐代宗大喊一聲:莫急莫方,您兒子是歷代皇上裡最風流的,沒錯,尚宮五宋,其實就是宋家五姐妹,各個才貌並重,堪稱女學士。本來是想終生不嫁的五個姑娘,最後都被唐德宗召入了後宮,甚至不以妾室相待,不但教導唐德宗的諸位皇子公主,還掌管宮中典籍等,被尊稱為先生。即便是武暖冬對這五人在此種時代堅持不婚的想法也是欽佩的,只是她們著作的《女論語》卻讓武暖冬很是不理解,《女論語》借用問答形式,從‘行莫回頭,語莫掀唇’,‘撿柴燒火,早下廚房’到‘將夫比天,其義匪輕’、‘不談私語,不聽淫音’,事無鉅細的規範著女人們的言行舉止、一顰一笑。她們為了學問有勇氣不願嫁人,而她們的父母也接受了她們獨身的想法。武暖冬不理解之處亦在於此,她們既然知道女子想成就事業的不易,在婚姻家庭中處於的劣勢地位,又為何頤指氣使的寫出了《女論語》用男人的眼界和要求來苛責女人呢?
武暖冬對宋家物女的評論更為直白,她認為那宋家五姐妹是站著說話不腰疼,她們選擇獨身,的確勇氣可嘉。同樣,選擇獨身的她們在說起如何事夫、事公婆、事舅姑和教育子嗣的問題上,是不是就顯得過於主觀思想了,沒有經歷過的人,有什麼底氣說的頭頭是道,又極為自負的對很多備受封建壓抑的女人指手畫腳教人本分。
不過一想到自家三哥和正史裡的唐德宗正在慢慢融合,亦是要走上成皇的道路,武暖冬就覺得腮幫子酸的慌,別的她絕對不插手,唯獨王珠和宋家五姐妹的問題,她管定了。三哥呀,後宮佳麗三千不怕,獨寵一人也不怕,萬萬別跟唐德宗一般,疼寵的要不是個心裡有主的,要不就是五姐妹共事一夫,但凡是個有才華的嬪妃都要弄個女官噹噹。強扭的瓜不甜,姐妹同床也不全是美談哪!
武暖冬的擔心其實很沒道理,正史裡李適壓根沒有流落民間。經歷的生活百態不同,塑造出的人格則不同,李適和武秋止是完完全全的兩個人,武秋止即便是欣賞有才華的女子,也不會像唐德宗那般將人納入後宮,即使不予妾之輕視,入了後宮就是入了後宮。而現在武秋止思想的李適,頂多會為宋家五姐妹予以方便,讓她們更為專注的做學問,甚至入朝為官,反正大周時已有女官入朝的先河。
武暖冬最該擔心的,應該是武秋止什麼時候才能走出她這個大坑,認認真真的娶妻生子。(未完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