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4 / 4)

小說:中國沒有榜樣 作者:垃圾王

他守喪3年。我開始一直不理解,為何要守喪3年?是不是太長了點?如果生活富裕、無所事事,守在那裡也沒什麼。如果經濟條件不好,身體也不好,3年裡靠什麼維持生存?後來,我從孔子說過的一段話中找到了答案。孔子有一個學生,名叫宰予,他對孔子說:〃三年之喪,期已久矣。〃意思是說守喪3年時間太長了。孔子說:父母去世了,你吃好的,穿好的,你能夠心安嗎?宰予居然說:能。孔子肯定有點生氣,便說:如果你能心安,你就去做吧。宰予一看老師不高興,便悻悻然離開了。孔子對留下的學生說:每個人生下來,都要3年左右才能完全脫離開父母的懷抱,所以,為父母守喪3年,天下都如此。宰予難道沒有享受過父母3年的愛護嗎?

儒家學說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它所關注的人,都是現實中的人;它所希望建立的規則,都是現實中最實用的規則。有3年之養育,就有3年之守喪,因而,儒家學說中人與人的關係才顯得溫情和真實。對於今天來說,3年只是一個具體的數字,一個操作層面的細節,但是,本質上來說,父母對子女的愛護,對應子女對父母的孝順,原則上依然是天然合理的。

反觀文藝復興以後西方很多〃人〃的理論,從〃人人生而自由〃、〃人人生而平等〃到〃天賦*〃等,所論述的都只是一個概念的人,而不是真實的、現實的人。

概念裡的人,沒有父母,沒有子女,沒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