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聰明睿知,本自寬浴溫柔,本自發強剛毅,本自齋莊中 正文理密察,本自溥博源泉而時出之,本無富貴之可慕,本無貧賤之可憂, 本無得喪之可欣戚,愛憎之可取捨。
總而言之,良知比上帝更萬能,但王也說惟有有道之士,才能見良知本體。
這個南大吉成了王門的功臣,在本年即嘉靖三年,他開闢來稽山書院。越城舊有稽山書院,在臥龍西崗,荒廢已久,南讓山陰縣令“拓書院而一新之”,為了讓老師來講學,也為了尊經明道,南很快就王學化了,他認為:“經正,則庶民興;庶民興,斯無邪匿矣。”這年十月,南又輯錄了老師的論學書兩卷,與薛侃在贛州刻的三卷合成五卷本的《傳習錄》,其中就包括大名鼎鼎的《答聶豹「文蔚」》第一書。其實在封信對於已熟識王學的人來說,並不那麼重要,它只是簡練地概括了王的主要想法而已。王在結尾處說:現在“良朋日集,道義日新。天地之間,寧復有樂於是者?”說明王的確很快樂,獲大自在。
這個聶豹,《明史》說他是“傾狡之徒”。他是王在江西時,從遠處遙望過大師一次,後來到山陰來問過學,但沒有入王門。在陽明死後四年,他這個蘇州知府,覺得自己的思想水平應該歸功於王學,才對著王的木牌,磕頭拜師傅。他後來也成為王學後勁中的一派。這從一個側面顯示了王學在王身後的勢力。
還有一個六十八歲的民間詩人,來遊會稽山水,聽了陽明的講座,就不走了,強拜陽明為師,他問的問題,頗好玩,如幫他弟弟販糧食,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