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部分(1 / 4)

小說:王陽明大傳 作者:你妹找1

而已。

他回到瑞雲樓,指著藏胎衣的地方,老淚縱橫。他那沒說出來的意思,才見心學大師的真水平--肯定是到他為止的現成詞語無法表述的。《年譜》作者推測他是在思念他早逝的母親和摯愛他卻未能為之送葬的奶奶,大約不止如此。肯定還有關於生命的一些哲思。有關於自己的傷感情緒。

陽明二十五歲時,錢德洪也出生於這個瑞雲樓。當時陽明正結餘姚詩社,現在錢帥侄兒和一些求學者“集體”歸依王門。錢早就知道王在江西講學的宗旨,想入門為弟子奇Qisuu。com書,但家鄉的一些老人還記著王小時候的淘氣事,反對錢這麼做。大儒來到身邊,錢力排眾議,毅然入門下。第二天,有七十四人同時投入王門。 陽明在老家的日子就是,與宗族親友宴遊,隨地指點良知。古越一帶勝地頗多,今日遊一地,明日遊一地,像朱子格物一樣。用他自己的話說,則是“種果移花新事業,茂林修竹舊風流。”有點林下宰相的風致了。與當年那個好任俠的毛頭小子大不一樣了。

正德十六年十二月十九日,嘉靖皇帝下詔封他為新建伯--這是明朝的規定平過大的反叛的才封伯,特別卓著的封侯。還有榮譽頭銜:光祿大夫柱國,貌似實職的兩京兵部尚書,歲支祿米一千石,三代並妻一體追封,給予誥卷,子孫世世承希。誥命是派行人--專門的官員送達的,那天,正是王華的生日,親朋鹹集,王華戚然不樂,告誡陽明說:“宸濠之變,皆以為汝死矣,而不死,皆以事難平矣,而卒平。然盛者衰之始,福者禍之基,雖以為榮,復以為懼也。”陽明跪下,真誠莊重地說:“大人之教,兒所日夜切心者也。”

當初,王華早就預料到寧王必反,曾在上虞的龍溪買了地方,準備避難。聽到亂起的訊息時,說陽明已被害。有人勸王華去龍溪,華說,我當初是為老母作準備,老母已不在,我兒若不幸遇害,我何所逃乎天地間?並告誡家人鎮靜。等陽明倡義,有人說寧王必派人來搗亂,勸華躲避,華說我要年青,就去殺敵去了,現在,咱們只有共同守備以防奸亂。鄉人見華宴然如平居,人心安定。 後來,正德南巡,奸黨誣陷陽明,危疑洶洶,旦夕不可測。當地的小人乘機作亂,來家裡登記財產牲畜,像即將要抄家似的。姻族皆震恐,不知怎麼辦好。華平靜如常,日休田野間,但告誡家人謹出入,慎言語。終於等來公正的評價。次年二月十二日,朝廷追封三代的正式通知下達,他讓陽明弟兄趕緊到門口迎接,說不可廢禮,聽到全部儀式完畢,他偃然瞑目而逝,享年七十七歲。

陽明誡家人勿哭,抓緊換新衣服,將內外各種傳送的東西準備齊全,才舉哀。他則一慟絕。這給人一種計劃性太強的感覺,並不自然,與阮籍那個一慟而絕純本性情不同,他則初是一本禮法,而禮法是講究節哀的,又與一慟而絕相出入。準備齊全是顧全大局,一慟而絕是一本性情。這兩種方向集於一身,正是陽明的特色。

這回可幫了閣臣的大忙,陽明必須按規矩在家呆三年。這三年足夠他們消除陽明成功加給他們的不利影響了。他將陽明的戰役總結報告作了刪削,又有人彈劾王學為偽學,建議朝廷禁止王學的傳播。

陽明上書,辭去官方榮譽,原因是:“殃莫大於叨天之功,罪莫大於掩人之善,惡莫深於襲下之能,辱莫重於忘己之恥:四者備而禍全。此臣之不敢受爵者,非以辭榮也,避禍而已。”他的目的是要同時賞賜一起立了功的。但他的建議、抗議都等於零。七月十九日,吏部下文,不準辭。他又上書,要求普降龍恩,抗議他們陰行考察,或不行賞而削其績,或賞未及而罰已先行,或虛受升職而實使退閒,或罷官或入獄。當時都是冒著殺族滅家的危險起的義兵,這樣對待他們,以後國家再有危難,誰來獻身?這種阻忠義之氣,快讒嫉之心的做法,只能涼透人心。

陽明這種襟懷坦白的氣度,叫做“堯、舜有天下而不與的氣象”。

他跟學生說:聖人不是不要功業氣節,只是依循著天理,該講究功業時就得講究。循著天理便是道,便不叫功業氣節了。他的言外之意是說他現在爭個公道,是符合天理的。也的確是符合天理的。若不爭便是假道學了。

他常跟學生說:“人但得好善如好好色,惡惡如惡惡臭,便是聖人。”因為善能實實的好,是無念不善,惡能實實的惡,是無念及惡矣,只要能誠,便是聖人。

他說:“吾教人致良知,在格物上用功,卻是有根本的學問。日長進一日,愈久愈覺精明。世儒教人事事物物上尋討,卻是無根本的學問。方其壯時,雖能外面修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