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的味道差不多了。他尤其嚮往曾點說的暮春三月,在河裡洗了澡,迎風唱著歌往家裡走的瀟灑自由的活法。
他必定在學問上也能像孔子一樣壓住陣腳,能隨時回答學生的各種問題,否則,他不敢採用這種開放式的教學方法。他將逼著自己不得不端出師道尊嚴的大架子來。不僅不敢越雷池一步,而且也不敢走講堂一步,不敢離開照本宣科的教學方式。
他儘管講究〃悟〃,但他在學問上也是很下功夫的。身處邊地,當地無多少書可言,他也沒帶多少書來。他就像在獄中只能精讀不能博覽一樣,以思帶學起來。反正他也不想做那種〃支離學問〃。雖然他此時並沒有提倡〃六經注我〃,但還是用〃學得所悟。證諸《五經》〃,來印證自己剛形成的思想,莫不吻合,因此開寫他的第一部〃專著〃………《五經臆說》。
他在《五經臆說序》中自述創作緣起:官方的或流行的注經解經的做法是求魚於魚網,求酒於酒糟。〃我〃是舍網來直接求魚的。但他也自知這種〃意會法〃難以盡合於先賢。他謙虛又無不自得的說,我這樣做只是自舒胸臆,用來〃娛情養性〃而已。言外之意是,我根本就不想加入你們的主流規範,我拒絕你們那一套做法。
這部專著沒有完整的儲存下來,後人無法完整準確地瞭解其底裡。據其大弟子錢德洪說,沒儲存下來的原因是老師根本就不想讓世人知道它的內容。錢曾幾次想辦法見見此書,王都婉言謝絕。有一次,他老師還笑著說:〃付秦火久矣。〃直到王死後,錢從廢稿中發現了13條。據錢說其師是由於感到〃先儒訓釋未盡〃才作這部解經著作的。錢說用了19個月的時間,才最後完成。也就是說,從他悟道後開始寫,直到差不多離開龍場時才完成。陽明在自序中說用了7個月。居然有46卷,也不止五經,而是讀十部經書的心得。他學問最弱的是《禮》,僅有6卷的篇幅,在全書中比例不大,他自言缺說處多多。大概因為〃禮〃是規範,是〃理解〃不出什麼切合〃見機而做,可長可短〃的心學智慧的。他骨子裡就對〃禮學〃不感興趣,後來也很少談禮。
〃臆說〃自然是心得筆記體,成熟一條寫一條。而且心學的套數是〃原點發散〃式的,一通百通,一個問題就是所有的問題。用錢的話說就是:〃吾師之學,於一處融徹,終日言之不離矣。即以此例全經,可知矣。〃我們也就舉一個例子以蓋其餘。
現存13條〃臆說〃的第一條是解《春秋》的第一句話:〃元年春王正月〃。這是公羊,穀梁二家大作文章,建立其學則家法的第一站。王天然地傾向公羊學'穀梁學與公羊學基本上相近'式的〃微言大義〃的聯想法,只是更側重從〃心本體〃的邏輯起點加以發揮罷了。如對這一句話的解釋,其要點為:
天下之元在於王;一國之元在於君;君之元在於心。元也者,在天為生物之仁,而在人則為心。
元年者,人君為國之始也。當是時也,群臣百姓,悉意明目以觀維新之始。故曰年者,人君正心之始也。
改元年者,人君改過遷善之始也;端本澄源,三綱五常之始也;立政安民,休慼安危之始也。
還是將表示時間的〃元〃'年'〃正〃'月',講成了哲學倫理學的理論原點性的基本概念。與公羊學的理路一致,只是灌注的內容不再是〃尊王攘夷大一統〃,而變成了君心正國一元化。將儒家的倫理本質主義推導到一元化的極致。還是〃美學〃式的意會法,想到什麼就盡情地〃賦予〃它什麼。這自然可以保證其一通百通的理論徹底性。我們後面還要講到,這並不是公羊學,心學的獨傳之秘,這是我土我民的〃通用公共走廊〃。公羊學和心學就是從中走出來的,又為之推波助瀾而已。
這種思路和方法也最適合其散步漫談式的教法。就像蘇格拉底適合在街頭漫談對話,而馬融,鄭玄只能設帳授課一樣。陽明和蘇氏運用以及傳授的是智慧,而不是學究式的知識。教的是〃大學〃,而不是〃小學〃。
現存的《大學問》以及〃教條示龍場諸生〃是展現陽明在這一時期的哲學思想及教育思想的最好的展品了。
錢德烘說:〃吾師接初見之士,必借《學》《庸》首章以指示聖學全功,使知從入之路。〃錢是王的早期學生,是王后來的助教,但現存的這篇《大學問》是錢在王最後的日子裡記下的。所以我們只能略見其意即可,不能完全算作現在的思想結晶。
《大學》本是教國君成為君子的教材,它的想象中的學生是首先是國君。當然教國君的必然是至理真言,從而也當之無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