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月亮
申明:本書由霸氣 書庫 (。。)自網路收集整理製作;僅供預覽交流學習使用;版權歸原作者和出版社所有;如果喜歡;請支援訂閱購買正版。
小引 陽明這隻鞋
一生極重踐履的陽明,本身就象只鞋。這隻鞋上插著高貴的權力意志的權杖。形成心學的倒T字型結構——不是十字架,也不是鑽不出地平線的大眾的正T字型。他的“致良知”工夫就是要你站在地平線上。然後腳不離地的無限的向上昇華,把人拉成頂天立地的大寫的人。
拔著頭髮離地球的是阿Q,當縮頭烏龜的是假洋鬼子,只是鞋而無權杖的是讀書沒有悟道計程車子。只耍權杖而不願當鞋的是政治流氓——那個意志不是高貴的權力意志,只是反人道的獨裁慾望。
陽明的心學是這樣一種生活方式:既生活在這裡,又生活在別處!
《明史》陽明本傳只附了一個學生,既因為別的成了氣候的學生都有傳,還因為這個學生最能體現陽明學的“鞋”精神,他叫冀元亨,他因去過寧王府而被當成陽明通寧王的證據給抓起來,在錦衣衛的監獄裡受百般折磨,但他對人依然象春風一樣,感動得獄吏和獄友一個勁的哭,他把坐大獄當成了上學堂。所有的司法人員都以為奇,問他夫人:“你丈夫秉持什麼學術?”她說:“我丈夫的學問不出閫幃之間”。聞者皆驚愕不已。
但是,人皆在閫幃之間,誰有這種境界、風範?只生活在這裡,反而得不到這裡;單生活在別處,自然更得不到這裡。
先作只鞋,再插上權杖,也不是陽明學的精神。那就是把鞋的大地性當成了手段,斷斷成不了聖雄,只能成為梟雄。
再高貴的鞋,也是踩在腳下;但路也正在腳下。不能生活在別處的人的所謂腳下之路,只是不得不走的路;有生活在別處之權力意志的人才能“踐履”在希望的道路上。
在比做什麼事成什麼人更哲學的語義上說:穿什麼鞋走什麼路。
陽明這隻鞋,至少有親在性、超越性、詩性、葆真性、有應必變的踐履性.....許多人最大的痛苦就是找不到一隻合腳的鞋。陽明這隻鞋可以叫真、善、忍;可以叫真、智、樂,叫六通四辟...
致良知,就是要你找到可以上路的合腳的鞋。致者,找也。能否找到呢?就看你肯不肯去找——因為,它就在你自身「心即理」。陽明這樣解釋孔子說的上智下愚不移——不是不能移,只是不肯移。
說無路可走的人,是沒有握住自家的權杖,把生命的舵送給了別人——那人哪怕是上帝也會變成魔鬼——上帝的真誠包含著上帝的欺騙。
心學或曰陽明學並不給世人提供任何現成或統一的鞋,如果有那種鞋就是枷鎖和桎銬了,心學只是告訴人們: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的那雙合腳的上天堂的鞋——找這雙鞋的工夫與上天堂的工夫是同一個工夫。
路在腳下,鞋在心中。你的任務是找與走,走著找,找著走,邊找邊走...
這樣邊找邊走,就凸現出權杖的“權道”來——已發生語義轉換,這個權道的“權”是秤砣、以及因此衍生的權衡、權宜的那個權。對於人心來說,權,就是“感應之幾”,“幾”就是微妙的恰好,象秤砣一樣隨被秤之物的輕重而變動,找到那個應該的恰好。所謂道, 就是“體乎物之中以生天下之用者也”「王夫之《周易外傳》卷一」。權道就是追求“時中”即永遠恰當的人間至道。約略等於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這個馬克思主義的活的靈魂。
沒有這個權道,權杖只是個擺設,有了這個權道,權杖才能變成如意金箍棒,草鞋才能變成船,駛向理想的港灣。通權達變,是孔子認可的最高境界。不能通權達變就只能刻舟求劍、守株待兔...儒學在近代陷入困境就因為秉政的儒臣們失去了權道。
這個權道就是在踐履精神上加上權變智慧——絕對不是無標準的變色龍、流氓。一講權變就滑向流氓,為杜絕流氓就割斷權道,都是找不到權道、反權道的表現。權,這個衡量萬物的標準,用陽明的話說就是良知。良知在你心中,不用到別處去找。
所以,陽明這隻鞋還帶著秤砣,是風鈴也是駝鈴。
第一回 夜行船
成化九年;陽明還不滿一歲。濟南等地兩次出現白天黑暗如夜的怪事。這; 自然與陽明無關。但是;史籍備載此事;卻是要說明天人感應的道理。我們借用此事象來象徵陽明所遭逢的年代。昏君與宦官使政治黑暗如夜;物慾橫流;市民縱慾;世風黑暗如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