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部分(3 / 4)

小說:滇味文化 作者:做男人挺好的

覆蓋,是一個典型的岩溶地區,在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作用下,可溶的石灰岩才被雕刻成石峰林立的樣子。因此這裡的石頭從水下冒出後,不是逐漸長高入雲,變成石林的,而是因水長期溶解、侵蝕而形成的。在石林中,有很多造型各異的巖柱體,人們把這些巖柱的造型形象化、明晰化,併為它們取了很多名字,比較出名的有阿詩瑪、千年壽龜、二龍戲珠、出水觀音、石屏巍峨、青牛戲水、千鈞一髮、犀牛望月、風凰梳翅、象踞石臺、蝙蝠狂舞等。

鬼斧神工的石林

與石林比較相似的地質景觀還有土林和沙林,土林主要分佈在雲南元謀縣境內。土林中的土峰、土柱頂端呈錐型,或者扁平型。在傍晚的時候,土峰的顏色會逐漸變成金黃色,給人一種古老荒蠻和蒼涼遺世的美感。沙林主要位於雲南陸良縣,為沙土混合的崖壁和丘峰,大多是山峰相連,只有少部分是獨立成林的。沙林的沙峰沙柱,遠看是土黃色的,但是走近觀察就會發現它是五彩繽紛的沙礫,在陽光的照射下閃耀出赤、橙、黃、綠、青、藍、紫七彩光。石林、土林和沙林這些奇異的景觀,使雲南獲得了石頭長在雲天外的美名。

十八、山有多高、水有多高

雲南地貌十分複雜、山嶺眾多,但卻有“山有梯田壩有海,谷有紅河嶺有泉”的景象,這也表現出雲南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的獨特地理現象。

最能體現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的獨特地理現象的就是哈尼梯田。這裡的哀牢山泉湧汩汩、流水潺潺,蘊藏著很豐富的水資源。在早春之前、秋收之後去觀賞哈尼梯田,會看見在逆光的作用下,一層一層梯田就像很多面明鏡。它們中大的如曲池,小的好似一面鏡子,順坡度塊塊遞進,依山勢層層彎曲。走近這些梯田細看,會發現田埂寬有一尺,上面綠草茂盛,其發達的根系牢牢地抓住田埂,使它變得很堅固。每塊田埂邊上都有好幾個往下淌水的出口,它們由上而下層層分佈,水也從上而下流出來。在最高處的田塊裡,水全是從泥牆中滲出來的。這些水是從什麼地方來的呢?其源頭在山裡,山裡的水則來自草、來自於樹下,這就是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的緣由和根據。

在雲南民間,人們有一種樸素的認識,那就是樹能扯水、樹能保水。所以不管山有多高、坡有多陡,只要有樹和森林,它們龐大錯綜的根系就能涵養水源,把水從低處扯上去,讓水流到高處。地表有時看不到水,但是地下水卻早已經被提高了,當水積蓄到一定程度時,自然會像泉水一樣湧溢位來。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第三章 特色小吃(1)

雲南的美食就像雲南的景觀一樣,自然、和諧而又個性十足,再加上雲南是全國少數民族最多的省份,各民族的飲食習慣與烹調方法互相融合,形成了味道獨特、風格迥異的滇味美食。那麼,滇味美食究竟有什麼特點呢?借用梁玉虹先生的一句話:“以擅長烹製山珍、淡水魚鮮和蔬菜見長,具有鮮嫩回甜,酸辣微麻,重油味厚的特點,適合邊疆多民族人民的口味。”滇味並不是滇菜,而屬於滇菜系列,李麟先生曾對滇味下過定義:“滇味就是把滇中漢族飲食文化和雲南眾多的少數民族飲食文化融會貫通……”滇味美食可謂數不勝數,如蒸汽鍋雞、過橋米線、八大碗、鴨油臭豆腐、餌塊等等。

一、過 橋 米 線

提起“過橋米線”,人們就會想到雲南。確實,“過橋米線”是雲南的風味小吃之一。米線的原材料是優質的大米,經過發酵、磨漿、澄濾、蒸粉、擠壓和煮制等眾多工序加工而成。米線細長、潔白,非常柔韌,味道鮮美,吃法獨特,因此享有盛名。

關於“過橋米線”名字的由來,有兩個說法。第一個就是說在吃米線的時候,米線能在兩碗之間搭成一座不斷線的“橋”,所以叫做“過橋米線”;另一個說法是一則非常有趣的傳說。

古時候,有位秀才經常到湖中一座小島上的湖心亭刻苦攻讀。他的妻子很賢惠,準時為他準備好飯菜送過去。可秀才讀書刻苦,往往忘記吃飯,以至於送去的飯菜都變涼了,結果體質越來越差。妻子非常焦慮,決定將自家的母雞殺了給丈夫補補身體。妻子把母雞用沙鍋燉熟後,急忙給丈夫送去,並囑咐他別忘了吃飯,然後就回家操持家務去了。秀才依然吃了幾口就又去學習,妻子再次來收碗筷時,發現丈夫正在全身心地看書,而送去的食物還在砂鍋中。妻子只好將飯菜拿回家重新熱,哪知當她端起砂鍋時,感覺還挺燙手,開啟蓋子一看,湯的表面覆蓋著厚厚的一層雞油。妻子當即明白了:油將熱量封在了湯汁中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