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提出立即要給太史闌獎賞,讓她到麗京授勳,三公聽聞,太后在這次授勳中另作了安排,很可能對太史闌不利,便想著如何讓她先逃開這一次的鴻門宴,便提出太史闌升遷太快,短短几月青雲直上,對她進步不利,也會開朝廷倖進之門。這話宗政惠愛聽,她心裡當然不願意讓太史闌太風光,只是苦於天授大比的獎賞,是之前就昭告天下的,沒有理由反悔。如今三公一說,她正中下懷。
三公便道,應該再給太史闌一些考驗,等她順利完成,再將天授大比的賞賜發放也不遲,宗政惠心情極好,當即准奏。這時三公才說完最後的話——請國公出使大燕,太史闌護衛隨從。
這時候當殿之上,宗政惠再想反悔也不行,三公這個建議冠冕堂皇,實在也沒什麼反對的理由。宗政惠本想說太史闌是地方官員,不適合擔當外交任務,但三公表示她只是護衛容楚而已,她調任觀風使,這正是她的職責之一,而她本身也有副將銜,怎麼不合適?合適得很。而且時間緊,再從京中調護衛將軍跟隨,來回千里迢迢不方便,太史闌正好和容楚都在極東參加天授大比,一起從極東出發,也可以早點趕到大燕。
百官也贊成,覺得太史闌確實升遷太快,這樣安排比較好對百官交代,而且這麼一個出使敵國的任務,有點小危險,又不是太危險,確實合適。
這一招,三公其實是和容楚學的,上次容楚就是這麼以退為進,擺了宗政惠一道,如今三公活學活用,把宗政惠氣得當場拂袖而去。
所以來了這麼一道近乎不可能的旨意,太史闌明白之後,對三公的苦心也很感激,卻又擔心她和容楚都不在國內,誰來保護景泰藍?
三公在信中道,他們對此也做了防備,因為太后臨盆在即,她在生子之前和之後的一段時間內,必然要先顧自己,沒有什麼心思對陛下不利,陛下應該是安全的。但三公依舊請了麗京名法師,給皇宮做了淨事,稱陛下近期流年不利,被宮中陰氣觸犯,宜暫時挪宮養病,要求將陛下挪到位於皇城西北側的別宮永慶宮。
宗政惠也怕自己臨盆在即,會什麼岔子,當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