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也有些滿足。
只要接下來的一個月,可以風調雨順,雨水充沛。
按照良田中的土地肥力,朱子安感覺這些甘薯,再長大兩倍,也不是不可能。
不過,這種些猜測,雖然很有事實依據。
但是,在朱子安還是沒有對朱標說這些。
……
皇宮。
“戶部,城外那些良田的損失,統計出來沒有?”
御書房內,朱元璋一邊批閱著手中的奏章,一邊隨口,對著下面的戶部尚書楊思義問道。
不過,看朱元璋那隨意的神情,並沒真想楊思義,可以回答出這個問題。
卻是沒想到,楊思義竟然想都沒想,便是直接拱手,行禮道:“回皇上,臣都已經統計出來了。”
“嗯?”
聽罷,朱元璋手中動作微微一頓,反應過來後,便是連忙抬起頭,看向這楊思義。
“快說,這一場大旱災下來,城外良田中的莊稼,都旱死了多少?”
“回皇上,差不多旱死了七成左右!”
楊思義眼中閃過一絲痛惜,連忙拱手說道:“皇上,根據臣與戶部一眾官員統計,現在南京城外,一共有十萬畝上等良田。但是,這一場大旱災下來,每一塊良田上,至少有七成莊稼,都旱枯萎。
至於剩下的那三成莊稼,也至少因為靠近溝渠,每天都有佃戶澆水,這才能存活下來。但是,在這三成莊稼中,有一半莊稼,也是半死不活,幸好有這場大雨,等其再緩上幾天後,便可以恢復過來!”
“還有三成?”
聽罷,朱元璋一臉驚喜。
“回皇上,正是!”
楊思義連忙拱手回道。
“恭喜皇上!”“恭喜皇上!”“這麼長時間大旱,竟然還有三成莊稼,存活了下來,真是天佑我大明!”
李善長與劉伯溫等大臣,聽後,也都滿臉喜色。
這種長達一個多月,快兩個月一滴雨不下,還暴曬的大旱天災下。他們都已經準備好,那些良田中的莊稼,全部都會旱死。
就算是有挖掘的溝渠,他們心中,也只是希望,可以有一成的莊稼,能活下來便是不錯了。
沒想到,竟然直接活下來三成。
隨後,想到楊思義呈報的資料,李善長眼中便是又閃過一絲疑惑,不由的微微朝著單安仁拱了下手,道:“楊大人,恕本官多疑。”
“只是,此事有些地方,本官實在是有些想不通。城外十萬多畝良田,而你們戶部,在南京城,最多才有不到一百名官員。不知,這麼多的田地下,就算戶部每一個官員,都在城外一塊良田一塊良田的檢查,一天半的時日,也檢查不出來吧。”
“相國這便是有些多慮了!”
楊思義輕輕一笑,回了一禮。
“回皇上,相國,諸位大人,雖然我戶部只有不到一百多個官員。但是,在戶部與工部下面,還有八百多位識字的農漢。這麼多識字農漢,緊促下,一天也可以跑遍城外所有良田。”
隨後,還未等朱元璋與李善長等人說話,眼中閃過一絲傲然,繼續說道:“而且,早在還未下雨之前,戶部一眾官員,便帶著那些農漢們,時刻計數著城外農田莊稼的變化。因此,下雨過後,戶部官員與那些農漢們,僅僅只是在城外,各個田地中,轉一圈下來,便可以知道,還有多少莊稼,還存活著!”
“八百多識字農漢?”
聽後,朱元璋與李善長等人,直接將那田地莊稼之事,拋在腦後,滿臉驚歎,緊緊盯著楊思義。
這個年代,只要識字,便都是緊缺的人才。
更加別說沒,還都是識字的農漢。
這種人才,沒放出去一個,都是各地府衙爭搶的人才。
雖然沒有功名。
但是,現在這會,也還沒有科舉考試,還都是處於舉薦取仕的方法。
只要那八百多名農漢,品行不錯,能力也不錯,大明官吏階層,又可以壘實一層。
想著,朱元璋與李善長兩人,看向楊思義的眼光中,便不由的冒著亮光。
“皇上,李相國,不知有什麼問題嗎……”
還從未有過,被朱元璋與李善長兩人,這麼緊盯的經歷,楊思義一個大老爺們,感覺自己面板不由的有些發麻。
“楊大人,你可知罪?”
突然,李善長瞪著眼睛,衝著楊思義,惡狠狠說道。
“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