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3 / 4)

中旬(國安…申花在北京比賽)在北京舉行一次體育沙龍現象研討會,邀請中央電視臺、上海電視臺和其他在本次世界盃賽期間參與我們網站的知名記者,在會議上發言討論網上媒體與傳統媒體的關係,達到宣傳四通利方網站的目的,並讓IT業界記者進行報道。

七、“法國’98足球風暴”站點影響的分析

我們建立“法國’98足球風暴”站點,主要目的是:

A�鞏固四通利方體育沙龍最大中文體育站點的地位;

B�使傳統媒體深刻認識到四通利方站點作為新媒體的存在,並對傳統媒體施加儘可能大的影響。

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失事報道手記

2003年2月1日,是中國傳統節日大年初一,我和同事值夜班,21點上班。22點多,我在CNN中看到NASA的畫面,電視螢幕上的文字是哥倫比亞號與地面失去聯絡。幾乎同時路透社也出了快訊。於是我釋出一條快訊,考慮到當時的政策限制問題,是以新浪科技的名義釋出的:“快訊:美國哥倫比亞號太空梭與地面失去聯絡”,釋出時間是22點19分。(哥倫比亞號22點與地面最後通話)。

隨後CNN出現太空梭碎片劃過天空的鏡頭,此時我釋出了簡訊:“快訊:美國‘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從北京時間今晚10點起突然與地面失去聯絡,按計劃飛機即將降落。目前可見幾道尾氣軌跡從空中劃過。”

新聞中心主編在國外休假,總編輯陳彤收到簡訊後打電話詢問。我們隨即將新聞放在新浪首頁、新聞中心首頁最上方,並於22點35分發布詳訊:

“詳訊:美國哥倫比亞號太空梭與地面失去聯絡”。

此時由新聞中心值班編輯宋濤製作專題,我則透過電話聯絡新浪網的翻譯人員上線,並聯絡上新聞中心的其他同事加班,當夜來加班的有4位編輯。陳彤則在家中透過ICQ指揮協調,一直到5點多鐘才下線。我們做了一個臨時的具體分工:我改盯最新訊息、改首頁;宋濤改專題;楊盯外電;李鼎新盯滾動。

截至次日晨7點,共釋出新聞104條,圖片32條,手機簡訊3條,並及時補充一些背景資料。

梁春元(時任新浪網新聞中心副主編) 電子書 分享網站

新浪率先報道中國南聯盟大使館被轟炸

新浪率先報道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被轟炸

1999年5月8日清晨6點40分,新浪網在第一時間報道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被轟炸的訊息,成為國內最早向外界釋出訊息的媒體。此次報道讓更多的人對網路新聞的傳播速度有了深刻的認識,而新浪網作為新聞網站的地位也牢固地確立。

在默默守望中捕捉成就

紀念“5·8炸館事件”報道五週年(節選)

其實在“5·8炸館事件”報道之前,新浪的新聞報道已有不小的成績:1998年12月底,美英對伊拉克動武,海灣危機爆發。第一輪空襲剛剛開始,當時新浪網的新聞編輯李東川便獲取了訊息並迅速在網上釋出出來,報道的速度引起了當時媒體的關注。而由於時差的原因,能否24小時連續報道海灣戰事的挑戰擺在了年輕的編輯部面前,當時國內做新聞的網站中還沒有一家這樣做。時任新浪網新聞中心主編的陳彤最後做出了正確的決定,我因外語能力強、無家無業有幸被選中成為新浪的第一批夜班時政編輯中的一名。

接下來就是科索沃戰爭的報道。開始的報道也很成功,1999年3月25日,北約戰機對科索沃首次空襲,新浪網在國內首家釋出了這個訊息。但隨著戰事的深入,便是一段沒日沒夜、痛苦的日子,我們經歷了缺人手,新聞來源限制甚至停電等困難。有一個時期,固定上夜班的就我和李東川兩個人倒換。有時從單位出來走在街上直想撲在地上。記得其間還有一段時間實行凌晨3點交接班,生物鐘被完全打亂,沒施行一週我們就頂不住了,幸虧被及時叫停。但是即使是面對這樣的困難,我們每天的報道仍然及時而精細,細到幾乎每一次貝爾格萊德上空響起了空襲警報均有快訊報道。

1999年5月8日凌晨我獨自值班,那個早晨經歷的事情至今仍然清晰記得。那一夜做了許多工作,除了轉載新華社等媒體播發的報道外,還做了11篇關於科索沃戰事的翻譯稿子。經過連夜的工作,5~6點鐘時人最容易犯困,而就在大約6點20分左右,我在所接收的法新社供稿系統中看到了“中國駐南聯盟使館”、“爆炸”字樣的快訊。當時確實是嚇了一跳,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