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高山上的青松;
雲捲雲舒,流霞蕩月,
你是江河奔騰;
你頭頂巴爾幹星辰,
胸懷鼓盪著長城內外的雄風;
你踏著薩瓦河的波濤,
搭起橫跨歐亞的彩虹。
我思念你啊,
多瑙河畔的老翁!
。 最好的txt下載網
堅守崗位(1)
祖國派來的專機,載著烈士的遺骨,載著傷員,載著使館大部分人員,飛走了。
祖國派來的專機,載著我們對戰友的深情,載著我們對祖國的思念,飛走了。
七個人留下來,在漫天的轟炸中堅守陣地。他們是:潘佔林大使、李銀堂參贊、李君副武官、陳立二秘、趙志祥三秘、張存良隨員和工作人員董健。
在當時,留下來堅守陣地,這不是一件十分輕易的選擇。炸館之前,我館同志已經在隆隆的轟炸中堅持奮戰了一個半月,大家感到身心交瘁。加之北約轟炸使館,給大家的身心造成巨大傷害,留守人員不可能在短短的兩天裡從噩夢中醒來。由於呼吸了許多有毒氣體,一些人仍在不停地咳嗽,口中吐出來的是濃濃的黑痰。炸館之後,同志們已經失去了使館這個依託,已經“無枝可依”,沒有了相應的工作和生活條件。生活和辦公用品大部分被大火燒燬,甚至連筆記本、牙膏、牙刷及換洗的衣服等基本用品都沒有。大家一方面要把生活安置下來,同時還必須恢復同南斯拉夫各方面聯絡。再說,留守人員雖然住在旅館裡,這個旅館是西方和南斯拉夫的合資企業,但是大家感到這裡並不安全。離旅館僅幾十米的地方,就是南斯拉夫能源供應總公司,它肯定已被列為北約的轟炸目標。美國和北約既然敢於轟炸使館,轟炸總統府,轟炸賓館,貝爾格萊德已經沒有安全的地方。身居戰地,已無安全可言。留下,生死未卜;回國,則意味著安全。這也是一場真正的“生死抉擇”。但是,祖國的需要就是命令。這七個人留下來,無怨無悔,留下來,堅守陣地,留下來,不辱使命,不負重託。
我館隨員張存良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昨天領導找我談話,希望我留下來。使館遭轟炸後,工作環境變得更加險惡,我也沒有什麼工作可做,原本不想留下。但想到這裡還有許多華人,他們還有許多事情需要使館幫助,所以我決定聽從組織決定留下來。”
張存良是陝西人,現任使館隨員,負責領事工作,平時與華人打交道特別多,與當地華人結下了深厚的友情。北約轟炸的這50天來,華人每天給他的手機打電話,詢問使館撤不撤。儘管電話打擾,晚上睡不好覺,說話太多,嗓子嘶啞,但張存良還是耐心地回答每一個提問。許多人打電話發現張存良還在,使館還在,就放心了。華人在使館被炸後表現出非常強烈的愛國熱情,不少人送來館員急需的物品。張存良之所以留下來,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放心不下這裡的中國同胞。張存良說,他現在晚上根本不敢睡覺,房間裡似乎硝煙味總是無法散去,死去同胞的慘狀一直在眼前揮之不去。那天事件突發時還非常鎮定,但現在想起來有些後怕,恐怕這種感覺這幾天都緩不過來。他說外交部來人之前已經決定讓他留下來,並做了他在國內家屬的工作。他的家鄉陝西省電視臺還報道了他在南斯拉夫的情況,說他是三秦大地的好兒子。張存良說他從不接受電視臺的採訪,他囑咐家人也不要接受採訪。他的父母盼著兒子早點兒回去,他們也為兒子成了新聞人物,為父母爭了光而感到自豪。
趙志祥是隨國內專機一起來南斯拉夫的。當記者問他,別人都回去,而他卻從國內趕到這裡並留下來,是怎麼想的。趙志祥說,祖國的需要是他留下來的主要原因。臨來之前,他已經知道自己會留下來。他愛人聽說他去南斯拉夫,非常吃驚,也特別擔心,但還是主動為他整理行裝,並鼓勵他說,領導讓你去你還是去,要服從組織安排,要相信自己的能力。趙志祥是第一次來貝爾格萊德,當記者問他是否害怕,他說,這就像人坐上了飛機什麼都不想一樣,既然已經決定留下來,就安下心來踏實工作。他說,送專門小組一行登上飛機時心裡很不好受,一起來的那麼多人都回去了,自己卻留了下來,心裡很不是滋味。看到使館被炸的慘狀,他心裡直撲騰,並提醒自己今後要儘量小心。
隨特別小組前來南斯拉夫留下未走的還有陳立。他是學塞爾維亞文的,當時是二等秘書。他事先毫無思想準備,把他留下是突然決定的。當通知他這一決定時,他毫不猶豫地回答服從組織決定。他事後說,因為事